读享时光 | 抉择之间 刻画怎样的自己
北京青年报 2025-07-09 10:00

《给青年叛逆者的信》,近些日子读到最喜欢的一本书。作者希钦斯被誉为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专栏作家之一,是一个苛刻的批评者,嘴毒手狠。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他的战斗姿态——几乎对一切保持不同意见,而且总能找出角度“开火”。但他的见解并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牵强,而是来自他清晰简单的观念体系。此外他也为坚守自己的信念而蹲过监狱、吃过枪子。由此看来,希钦斯不是一个为了批评而批评的“嘴炮党”。

这本书是受到里尔克的启发,以书信体写作。同样是十八封信,写给希钦斯想象中的一个年轻人(contrarian),他在十八封信中为这个年轻人摇旗呐喊、指点迷津。书中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当他提醒年轻人“将反对和反抗作为自己一生宿命的选择会让自己生活得不太体面”时,他说:这并不是你做或不做的事情,而看你是或不是这样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会谈选择:职场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产品方案的选择,我们会分析选择的利弊和结果概率,计算投入产出比,我们选 A 或选 B,想的是如何得到最好的结果。

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另一个权衡选择的维度,那就是我们通过这个选择所选择的自己。

选择的环境充满不确定性,选择的结果非我们所能左右,但选择背后的我们,在行动的那一刻已经被清楚地定义了。

遇到糟糕的领导选择离开还是选择留下?遇到新的工作机会选择挑战风险还是保持稳定?遇到捷径与漏洞是利用还是放弃?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是另辟蹊径还是沉着坚持……很大程度上,这些选择取决于我们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然,人性是复杂的,我们很难用几个概念或名词草率地、脸谱化地定义人性,我们也不能坐下来标榜自己。我们只有通过碰到边界时的所作所为来画出“自己”的轮廓,这个轮廓就是我们的自我。

既然自我是通过行为描绘的轮廓,那行为自然也应当从对自我的期待中衍生出来 —— 不是你做或不做的事情,而看你是或不是这样的人。所以希钦斯勉励年轻人,不要害怕困难,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坚持自己相信的事情,去表达和实践。这样做最终或许不能达成一劳永逸的成功,甚至毫无作用,但依然要这样做。他在信中写道:

你问我,这样的人生到底致力于完成什么样的目标?看来你还没太明白我的意思;我相信(我也希望自己已经表达过了),这样的人生本身就是值得一过的。

读到这里,我想起在博物馆看到过一张军人的照片,照片下的注释里说:侵略者机群编队来犯,这个人驾驶最后一架能够起飞的战机升空迎敌,最终寡不敌众丧命云端。起飞之前他不知道肯定打不过吗?我想他当然知道,简直毫无悬念。

明知不可为而为,明知不可救而救,明知不可信而信,这些让我们肃然起敬的时刻,浓墨重彩地画出人性的轮廓,也不断地提醒我们 —— 虽然起飞于事无补,还是要起飞。

希钦斯在书的最后写:愿你为前方的战斗保持火药干燥,也懂得分辨在什么时候去哪里寻找战斗。

文/邱岳

编辑/胡克青

相关阅读
读享时光 |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北京青年报 2025-07-16
读享时光|努力一点 才有于是 活久一点 等到终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21
A股重回3400点,这次将如何演绎?投资的命运,怎样才能自己掌控?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2024-12-08
感悟|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独处的时光
心灵鸡汤之励志正能量 2024-11-24
夜读|不慌不忙地对待自己的时光
帆书樊登讲书 2024-10-04
揭秘|苦练+巧练 “莎头”组合就这样破茧成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30
随笔|这并不是你做或不做的事情 而看你是或不是这样的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3
随笔|这并不是你做或不做的事情 而看你是或不是这样的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