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立足人民生活所需的城市景观,建设外在美与内在美互促共融、物质美与精神美相得益彰、古都美与现代美交相辉映的美丽北京,是每一位北京市民的殷殷期盼。推进花园城市建设是首都的职责使命,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治理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关键举措。以生态的视角引领城市治理,用高水平的生态产品服务市民生活,推动首都率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北京必将成为中国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典范。
2025年是北京市持续推动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花园城市的重要一年。美丽北京要建设成什么样?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日前围绕“全面建设美丽北京,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到朝阳区、顺义区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眼城市转型发展和人民生活所需,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努力把北京建设成天蓝水清、森拥园簇、秩序壮美的花园城市,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绿色基底。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已成为近年来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体验,人们由此深刻感受到了城市生态品质的提升。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提出“把首都建设成为一个大花园”的殷切愿景。北京市积极响应这一号召,2024年3月出台《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实践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4月发布《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开启了花园城市建设新篇章。北京致力于打造一个天蓝水清、绿意盎然、秩序井然、宜居宜业的花园都市,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花园城市建设承载着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休闲游览、丰富城市景观等诸多功能,既是对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态环境的积极回应,也是构建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举措。从城市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到小微绿地、村头片林,再到“拆栏透绿”“无界开放”,一条条绿道绵延串联起城市的山水人文,为周围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将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和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带入城市生活。而利用高楼大厦之间“巴掌大”的边角地、零碎地等建设的公园,不仅弥补了北京这座超大城市中生态、休闲、文化等空间的不足,也实现了在城市生活中转角遇见美的效果,满足群众就近休闲、健身、娱乐的需求。蓝天清水映照下,一幅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理想城市生活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这是城市转型发展铺陈出的绿色基底。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持续涌入,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北京作为首都,承载着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及科技创新的使命,肩负着展示国家风采、引领都市潮流的重任。在此背景下,北京的花园城市建设超越了单纯的城市绿化,而要升级为将自然生态与都市功能紧密结合,共同缔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
作为全国首个以“减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北京把着力点放在控制城市开发边界、内部挖潜旧城更新、发展副中心疏解中心城区压力等方面。北京通过“腾笼换鸟”,在将宝贵的土地资源优先用于补齐民生短板、发展高精尖产业、建设“四个中心”功能等关键领域的同时,也为“见缝插绿、疏解建绿”提供了更大空间,为“精雕”城市面貌、“细绣”城市格局创造了有利契机。
这是立足人民生活所需延展而成的城市景观。建设外在美与内在美互促共融、物质美与精神美相得益彰、古都美与现代美交相辉映的美丽北京,是生活在这座超大型城市的每一位市民的殷殷期盼。从对城市街区品质与公园景观整体塑造,到打造山峰、水体、建筑等多景观相协调的视觉廊道,从营建花园住区、花园街道、花园商圈、花园办公等场景,到公园绿地增加休憩、文化、健身、商业等配套设施……这些努力的背后,无不生动彰显了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的城市治理理念。而北京的科技创新优势,也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增强群众游园体验感,还是聚焦新优植物品种选育、丰富家庭园艺产品和服务品类,科技赋能都让花园城市建设更加生机盎然。
推进花园城市建设是首都的职责使命,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治理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关键举措。以生态的视角引领城市治理,用高水平的生态产品服务市民生活,推动首都率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北京必将成为中国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典范。
文/本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