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启动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2025年暑期实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08 18:23

2025年秋季,全市1400余所中小学、183万余名在校生将首次系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为秋季学期全面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奠定坚实基础,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2025年暑期实训项目于7月8日正式启动。130名拟承担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中集结参训,参训人员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

据悉,今年3月份起,北京教育学院面向全市中小学在职干部教师进行线上问卷调查。调研内容围绕着基本信息、认知与态度、使用与偏好、需求与困难四方面开展。问卷发现了现存的四大问题,一是教师高度认同人工智能价值,但基础知识仍显薄弱且学科间的差异明显,信息科技教师的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新入职教师的AI使用率最高。二是,近八成教师最满意的功能是资源库功能,但也产生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被误认为传统搜索工具的倾向。三是人工智能教学实践应用场景集中于前端的准备,评价反馈仍显不足。四是,教师对人工智能生成质量与伦理问题的担忧交织,使用态度矛盾复杂。

“此次实训共计32学时,聚焦‘懂政策、懂技术、会教学、能落地’四大目标,力求帮助参训教师从通识理解走向教学胜任,从课程理念走向教学实施。”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实训将具体围绕三个方面系统展开,即强化政策理解,夯实课程理念基础。帮助参训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目标、教学要求与评价方式,明确秋季课程实施的路径和标准,确保教学设计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通过高校专家和一线教学科研人员的专题讲授,深入学习人工智能核心知识与典型应用场景,结合中小学课堂需求,帮助教师构建起技术认知框架,并掌握将技术内容有效融入教学的策略方法,提升教学胜任力。三是实训以小学、初中、高中三学段四个班级为单位开展分组合作,围绕“课程框架+教学方案”双成果任务协同研讨,形成可操作、可落地的教学设计成果。实训结束后,参训教师不仅要完成本校秋季课程开设的准备任务,还将在后续承担各区组织的教师培训与经验分享,引领带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在区域内持续推进。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实训不仅是一次短期集中学习,更是“百千种子”人工智能教师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下一阶段,市教委将继续统筹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种子教师”遴选与支持机制,建设一支立足教学、引领示范、辐射带动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将推动各区成立区域教研共同体,围绕教案设计、教学资源开发、课例研究等开展常态化协同教研,形成“区区有团队、校校有教师、班班有课程”的教育生态。北京市还将组织开展优质课例遴选与展示活动,通过案例评选、成果推广等形式,进一步提升课程实施质量,打造具有“北京经验”的人工智能教育范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周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