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别被“医美是高考奖励”带偏了节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08 18:08

“双眼皮手术爆单”“打瘦脸针要抢号”……近几年,每年高考后都会出现一阵“医美热”,不少高中毕业生趁暑假做医美。今年也不例外:媒体调查发现,进入暑假后,不少医院的皮肤科、整形美容门诊里多了很多准大学生的身影。有家长认为,在外貌上建立优势有利于孩子社交、求职,甚至还有家长催促孩子来做微整形。

暑期“医美热”年年有,今年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有些高中毕业生做医美手术并非自主选择,而是家长将医美纳入对孩子的奖励清单。部分家长不仅主动为孩子预约手术,而且在社交平台分享经验,将做医美手术包装成迈向社会的必备投资。这种现象既源于“颜值即竞争力”的观念影响,也意味着很多家长失去了阻止学生随意做医美手术或替学生严格把关的监护人作用,导致做医美手术成为家庭的共同决策。

然而,一些看似安全的医美项目,也暗藏多重健康风险,即使是一些微创手术也是如此。比如,注射类、光电类治疗虽然被称为“轻医美”,但血管栓塞导致失明的案例仍时有发生,线雕技术引发的神经损伤更可能造成永久性功能障碍。此外,有些青少年的皮肤弹性与代谢能力尚未稳定,过早进行填充注射容易引发后续修复难题。医美服务属于医疗行为,风险不因“微创”而消失,更不会因高中毕业生年龄小而降低。微创项目尚且如此,较大美容整形项目对青少年的风险就会更大。

将医美作为“高考奖励”,还会扭曲青少年的价值判断。青少年本应通过知识积累与人格完善来建立自信,若过早依赖医疗手段改造容貌,容易形成“身体可以随意修改”等错误认知,甚至诱发攀比、焦虑等心理。这种错误导向可能催生“外貌至上”等畸形认知,在青少年心理层面不仅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并且一旦形成变得更难修正。

面对医美热潮,包括高中毕业生在内的青少年首先应该端正认识、保持理性。比如在技术层面,即使自己的确有必要做医美手术,也要严守医疗规范,并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查验医师资质、确认产品合规。在观念层面,青少年要重塑审美认知,理解“美”的多元性,避免当下盲目跟风,将来后悔。

虽然不少人对医美的接受度得到提升,但将医美作为“高考奖励”的做法,仍会让不少人感到吃惊。面对暑期医美热度上升的趋势,家长应保持理性,积极引导孩子通过运动健身、艺术修养等健康方式提升气质,让美由内而外自然生长。

文/罗志华

编辑/汪浩舟

相关阅读
一种说法 | 将医美作为高考奖励不值得提倡
北京青年报 2025-07-09
北青快评|医美须走出“抓住罚1万,抓不住赚到嗨”怪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0
切勿盲目求美!有医生暑期日均劝退3到4名未成年人
工人日报 2023-08-07
从“医生劝退”看未成年人整形风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7
高考后整容热调查:并不一定能缓解容貌焦虑,变美前请擦亮眼
南方都市报 2023-08-05
医美整形日趋低龄化,不少学生暑期做整形
法治日报 2023-07-22
北青快评 | “后高考经济”升温,不能只算“经济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4
北青快评 | 专项整治屡禁不绝的“黑医美”乱象是时候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