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焦虑工伤纠纷欲放弃诉讼 法官坚持打30余通电话破“困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08 11:12

“韩法官,这面锦旗您一定得收下!您不仅帮我讨回了公道,更改变了我的命运!”王冬(化名)当环卫工时工伤后被辞退,通过诉讼获得加班工资、年休假工资、工伤补助金等共计9.7万余元。而这一结果差点因他不熟法律和对庭审的焦虑而被放弃,承办法官坚持打了30余通电话才联系上他。近日,他手捧绣有“秉公执法,勤政为民”的锦旗走进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向民一庭法官韩晓飞深鞠一躬。

2024年新春佳节,当城市尚在沉睡时,环卫工人王冬一如往常开始了垃圾清理工作。湿滑的路面让他猝然摔倒,导致左桡骨远端骨折,经鉴定为十级伤残。可公司不仅只肯报销九百多元的医疗费,还在同年八月以“兼职违约”为由将其解雇。

“我每月工资才两千多,辛辛苦苦干了七年多,没有休过一天的假,凭啥说辞就把我辞了!”收到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后,王冬觉得委屈。尽管申请劳动仲裁,但因提交证据不够充分,王冬的十项仲裁申请中仅有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与少量的带薪年休假工资得到支持。他对仲裁结果不服,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意外状况出现了。王冬的“失联”险些让诉讼陷入僵局——法院邮寄的开庭传票屡屡退回,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法院可按撤诉处理。

但承办法官韩晓飞觉得,这起案件涉及劳动者工伤赔偿、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多重民生权益,且已经过前置仲裁程序,若简单地按撤诉处理,法定期限届满、仲裁裁决生效后,将意味着劳动者丧失司法救济机会。

韩晓飞先后拨打30余通电话,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电话终于被接通。原来,因为不熟悉法律,加之对庭审结果的焦虑,王冬产生了放弃诉讼的念头。

韩晓飞从法律规定到举证责任,从诉讼风险到救济途径,逐一进行详细说明:“您辛辛苦苦干了七年,现在因为不来应诉而放弃权利,就真的没机会了。”在她的耐心释法下,王冬终于同意如期参加庭审活动。

在庭审现场,王冬情绪十分激动,甚至多次打断庭审,韩晓飞始终以通俗语言引导其理性维权。

“您说您在其他单位有正式工作经历吗?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吗?”当王冬提及“曾在某纺织厂工作”时,韩晓飞捕捉到关键线索——这事关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而工作年限的界定直接影响休假天数。

王冬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前往曾经工作的纺织厂调取劳动档案。这份封存多年的劳动档案显示,王冬实际工作年限超过20年,依法应享受每年15天带薪年休假。

综合其他在案证据,法院最终判决支持其加班工资、年休假工资、工伤补助金等共计9.7万余元。随着二审判决的生效,这起横跨仲裁与诉讼程序的工伤保险待遇纠纷,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正如韩晓飞法官所说的:“法律不会辜负每一个认真讲理的人。劳动者别怕麻烦,法官多问一句,你多说一点,真相就可能更近一步。”从最初的抵触抗拒到主动参与,王冬的转变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解。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胡克青
校对/房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