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一位检察官十六年如一日,用温柔而坚定的力量,为涉罪未成年人撑起一片重生的天空。她就是第一检察部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田云惠。自投身检察工作以来,田云惠累计办理各类刑事案件近千件,其中未成年人案件300余件。让涉罪未成年人回归学校、社会是她从事检察工作的初心,也是其一直坚守的使命。
始终将挽救作为首要准则
面对涉罪未成年人,田云惠始终将挽救作为首要准则。她深知,每一个迷途少年的背后,都隐藏着家庭、社会的复杂因素。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与其外祖母共同犯罪的案件时,她敏锐地察觉到,这名16岁的花季少女因父母离异缺乏家庭监护和教育,从而走上了歧路。为了帮助她重归正轨,田云惠联合多方力量,对这个“问题家庭”进行了深入的家庭教育指导,督促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同时,她还携手乡镇政府,推出“呵护少年的你”系列活动,成立了“多元联动服务站”,将家庭教育的温暖延伸至每一个乡镇角落。
为更有效地解决未成年人帮教难题,田云惠勇于创新,在全市首创了跟踪帮教观护制度,为每一位涉罪未成年人建立详细的跟踪帮教档案。如今,这些档案已超过百份,成功挽救了百余名失足少年,帮助他们和家庭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推动建立未成年人扬帆观护基地
为深入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她积极推动建立了通州区6家未成年人扬帆观护基地,创新综合型与模块型双轨制观护基地建设模式,形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观护体系。她还牵头组建了通州“检·爱”未检团队,凭借10年的法治副校长工作经验,深入120余所学校、社区开展法治课、网络直播等各类法宣活动70余次,覆盖人群达250万余人次。同时,她还参与撰写了法治教育图书,向中小学发放近万本,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田云惠还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触角延伸至了天津、河北两地。她牵头促成通州区与天津宝坻、河北唐山的检察机关签署《通宝唐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区域协同发展共建协议》,深化了多方合作;通过异地协作,助力河北籍、福建籍等涉罪未成年人重新就业,为他们打开了新的人生篇章。
提升自己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
工作之余,田云惠还不断充实自己,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初级助理社会工作师等资质,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身心康复、生活安置、法律支持等多元综合救助。她深知,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迎接未来。
田云惠和团队积极创建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设置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微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将这份温暖与关怀投放到辖区22个街乡镇检察工作站点。结合“开学季”“六一”等重要节点,她们围绕“防欺凌”“网络保护”等主题,参与辖区网络普法暨“互联护苗”活动,发布网络保护“六个一”活动方案,采用检察开放日、讲授法治课、互动问答、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灵活多样地开展法治活动。
挽救轻生少女重拾生活勇气,帮助受欺凌少年重展笑颜,严惩虐待幼儿教师维护正义,救助生活困难未成年被害人传递温暖……无论是聚光灯下的大案要案,还是涉及单个家庭的琐碎小事,田云惠在办案时都竭尽全力、追求极致。“作为检察干警,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重任,就要不断提高自己,吃得了苦、受得了累,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她说,这是从前辈那里学来的宝贵经验,也是作为城市副中心青年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