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7月7日消息,一个多月前,救助中心接到群众电话称,发现一只受伤灰色的鸟类,身上有血迹,急需救助。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经鉴定该鸟为苍鹭,左侧翅膀受伤。
苍鹭(Ardea cinerea)隶属于鹈形目鹭科鹭属,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是沼泽湿地生境优势鸟类,栖息于江河湖泊及沼泽湿地,中型涉禽,食物以鱼类为主,是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工作人员凭借着自身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对受伤苍鹭进行精心治疗与护理。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这只苍鹭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其伤口愈合迅速,伤情恢复良好。起初,它只能在狭小的空间内艰难挪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渐渐能展开翅膀,在低空中来回飞翔。到了后期,它更是经常主动从笼子里走向水池边觅食,展现出强大的生存本能。
经专业人员全面评估,确认这只苍鹭的伤势已经完全痊愈,各项身体机能恢复正常,野外生存技能也已恢复。与此同时,在救助中心养伤的一只大白鹭和另外一只苍鹭也达到了放归条件。考虑到三只“大鸟”喜水的生活习性,工作人员精心选择了野鸭湖作为放归地点。
为全面追踪大白鹭与苍鹭野外生存状态,系统研究其迁徙路线及活动特征,为物种保护提供数据支持。科研监测科工作人员为即将放归的苍鹭和大白鹭安装了卫星跟踪器,可通过数据管理平台来接收放归动物的定位数据。后续将每日在平台监测数据,以便了解其活动区域、活动面积、活动距离、飞行的高度和速度、迁徙情况等,丰富对水鸟生活习性研究的数据。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持续发力,不断加大对自然资源的管护力度,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传播保护理念,唤起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这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行动中来,他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现受伤的野生动物,便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正因如此,救助中心今年以来已成功救助了60 余只野生动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胡克青
校对/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