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乾坤大法,更像是空间折叠。拥挤与秩序同在,随性与条理并存,生活的热烈从每扇门里,扑面而来。
二三十年房龄的古早味“老破小”,被收集整理,变身调性满满的平凡之家。
早早预设的愉悦鸡娃的场景,加带着对生活的万般期待,还有烟火气与艺术感都不缺的高大上居所。
这些都在被窝整装最新开门迎客的精品馆样板房里。
走入其中最大的感受是,眼睛忙不过来。无论户型多大多小,基本上都被尽力装进了意料之外、日常之需的强大功能和细枝末节。
听起来简单得就像叠被窝,但回溯此前紧锣密鼓的研发过程,被窝整装所下的功夫并不简单。
先有与多位各具实力的专业设计师,共同切磋了近半年,后有如今足够的底气,三套基于海淀区老房真实户型的样板间,加上一个核心区域的松弛感大客厅,全面接受观摩和探索。
手握大师设计,对交付有十足把握,被窝整装交作业的时候说了三个词:真户型、真需求、真落地。
“以产品化样板房开启一站式全案整装新时代“,
“联手大师打造一站式全案整装”,
“打造可以‘搬’回家的样板房”……
从这几句话的单向输出,还不能听明白被窝整装做得与此前类似表达的同行之间有什么差异,一切还得是眼见为实。
从不可或缺的公区进入,溜达到全新的整装样板间,答案和疑问逐步得到回应。首批毫无心里预设的参观者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
“这里是个大花园吗?”
“不是个书店吗?”
“确定这里是没人住的展厅吗?”
情绪拉满的居住场景,有强烈的代入感,也有着让人想要坐下聊天八卦的冲动。
这里颠覆了房产或家居样板间常常表现出来的佯装和刻意,没有被销售员限定的参观路线,既不会无聊也不会迷路,有点像穿过城市丛林到几个朋友家做客。
第一眼感受应该说是,干得不错。
从进入样板间就被一次次微小的细节惊掉下巴,在所有聪明主妇都意想不到的“边角空间”里,都藏着极其细致的mini储纳。
57平方米百变魔方极致小户型的有限空间里,愣是挤出厨房和卧房间的聊天区域,现场来找链家看房的三个好闺蜜,正在这儿疯狂吐槽家里那点事儿。
73平方米的自然生活样板房里,书房空间是整个家的灵魂之所。看得见三口之家以孩子为原点,全家一起努力学习的耐心与热忱。
122平方米都市艺术空间最为疏朗,四五个上班摸鱼过来看装修的好朋友,正在激烈地争论,什么样的家能让一个人待得住,几个人待得爽,而且得好看。
信息量大也是现场的另外一个意想不到。在每一处机关的显眼处,都有详尽的分区使用tips,不仅指向产品的解读,也指向了对生活的需求回应。
“这些提示语也可以在家来一套!”是的,五脏俱全又功能超级丰富的家,真到装修好住进去就可以少操点心,不必给老公孩子或长辈各种生活教案了。
深度体验过后可以说,这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回到中央的大客厅,没人着急做决定,这里的移步换景和曲径通幽,是逃离锅碗瓢盆的发呆角落,也是畅想生活的歇脚处。即便没有装修需求的参观者,在被窝整装这里也并没有匆匆离开,而是各有所思。
几位朋友跟北青newlook说聊到,他们最关心的是:
样板间做得再真实也是样板,
落地到普通人家真的可控吗?
这个隐含若干专业技能,难以用眼睛来判断确认的问题,当然要交给被窝整装来回答。
时间回到7月2日上午。位于白石桥的被窝整装精品馆开放,三套产品化样板房面向公众正式呈现。
围绕“从真实生活,到一站式全案整装”主题,被窝整装对外宣布,将以“所见即交付”探索家装服务从设计到交付的完整闭环。
首先第一步,围绕“真户型、真需求、真落地”的核心理念,被窝整装以“真实”作为开场白。本次发布的三套产品化样板房,借助贝壳楼盘字典的真实数据,选取了57㎡、73㎡与122㎡三种典型户型层层展开。
更进一步,被窝整装并没有为了“省事儿”而自行消化解决问题,而是联手大师多位设计师,将他们的跨领域灵感及经验,整合到普通人家,共同走访真实用户,并一起形成共创之力,连贯输出完整可复制、立即可落地的整装解决方案。
可复制且保证个性化的基础,看起来相对牢固,是贝壳自研的七大产品系统,包括硬装系统、收纳系统、家居系统、健康系统、门窗系统、智慧系统与照明系统。
为降低用户决策难度,贝壳整装将七大产品系统以“模块化组合”方式进行拆解,提供可复用的解决方案。其中,硬装、收纳、软装三个系统由设计大师主导打磨,分别推出9套大师美学皮肤包、70余个厨房及定制模块、3套风格家具软装包,每一个产品细节均由专业设计团队与收纳师共创完成,满足多样化审美与功能需求。灯光、健康、智慧、门窗四大系统则由专业买手严选,通过高标准的科技产品构建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实际上可以理解为,被窝整装跑通了一套深化设计并结合施工策略的转化工作,从而将标准与个性平衡,让客户体感更加简单。
按照研发逻辑来看,被窝整装期望达到的结果是——
从装修设计到交付安装,消费者无需再自行挑选、比价或协调,只需一句“就要这一套”,即可一键打包,从“所见即所得”,变为“所选即交付”,真正实现“一步到家”。
贝壳整装京沪首席运营官、被窝整装总经理梁磊在发布会上明确解释了三个“真”。
首先,植根于“真户型”,让人们直观感受到样板房真的‘与我有关’。其次,设计方案基于“真需求”,在样板房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最后,产品化样板房能够“真落地”,从设计选材到施工,所见即所得,“把样板房搬回家”。
前序体验的直观印象是,首批参观者对本次设计方案的幕后设计者产生了极大兴趣,毕竟,微小之处尽是肉眼可见的平凡而不凡。
被窝整装的小伙伴愿意称他们请来的设计师为“大师”,北青newlook倒是觉得,大可不必。以他们的脚踏实地的专业素养和事必躬亲的设计态度,被称作“设计师”才是给职业设计师正名的最好褒奖。
如果没有真切调查走访,如果不与普通人家的生活正面相遇,纵或是宇宙级设计大师,也无法真的把设计热情,释放到那么精准的需求点位上,设计为生活,也就无从谈起。
北青newlook了解到,三套样板房由三位设计大奖获得者——亚太建筑师与室内设计师联盟理事岳蒙、AMP美国建筑大师奖得主杜文彪、中国建筑学会理事李益中亲自操刀,并与贝壳整装团队通力合作而成。
“怎么住得宽敞又自在?”。带着最朴素的设问,由岳蒙设计的57㎡小户型样板房,一出场就很有说服力。这基于他与团队多年来协助开发商深度研究住宅产品的经验与热情。
围绕“百变魔方”理念,解决三代同堂在紧凑空间中住得舒适自在的问题。岳蒙表示:“我们希望通过6.3㎡超级玄关、4㎡开放式厨房和7.3㎡家庭社交中心组合,让不足50㎡的室内空间也能装下完整的三代人生活。”
所谓“爆改”不只是节目里的神话,而是近在眼前。
明显是i人性格的杜文彪一开口就是满满的细腻、文艺和务实。他操刀设计的73㎡样板房,聚焦于典型的三口之家。杜文彪的设计方案以“图书馆客厅”展开,在有限空间内整合阅读、餐饮、观影与弹琴功能,提升家庭互动与空间利用率。
真实场景包括过道式玄关、极小厨房、极小卫生间、没有餐桌的餐厅等使用限制。
没有小到极致,但是这套户型装下了几乎双倍的复合功能,还没有失去为家庭成员提供各自的空间以释放爱好,可谓用心良苦。
虽然此次被窝整装所在的区域老破小存量巨大,但也没有忽略此区域中档及以上社区及次新房改善的需求。
122㎡大户型,围绕“主卧套房化”与“家庭共享空间”展开空间设计,李益中的谋篇布局中可以感受到艺术、科技、社交等关键词。
这款户型通过“共生型生活场域”的核心理念,搭载全屋智能系统,并配备23㎡中西双厨、可容纳8人的就餐区,支持“回家”“离家”“会客”等多种生活场景的自由切换,满足家庭社交与朋友聚会需求。
不只是样板房,松弛氛围感来自样板之外的公区。任何商业体的公共空间设计无论大与小,是人们进入状态前非常重要的情绪供给空间。
这一次被窝整装请来的是完全没有私宅设计经验的日本著名设计师、银座茑屋书店设计者吴胜人,他与日本设计师大高啓二作为“局外者”,给出了空间“状态”新思路。
在吴胜人的极力主导下,休息区与精品馆颠覆了传统以材料堆砌为主的家装展厅面貌。
“房子不该是时尚大片的背景,该是生活发生的地方。”在他的盘活策略下,公区空间有点热闹,可以对话,带着烟火气。
不整齐、不对称、不紧不慢的平面角度旋转,让这里有了园林办曲径通幽的感觉,角度、偏移、界限模糊、柔软的转折,如他所设计的那样,人们感受到视觉与行走的节奏,而感受不到“命令式参观路线”。
看起来柔软,听起来安静,设计师用对材料与空间相互配合,完成了“温暖的共享会客厅”。
看上一圈北青newlook理解了这一切背后的决心。不同于传统样板房的生硬展示,被窝整装产品化样板房背后的设计逻辑,完全基于住户真实、多样的生活场景与空间使用需求。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会长周鸿升为被窝整装盖戳,他认为这次被窝整装为“好房子”找到了一种提案:“好房子的定义是‘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我个人推荐广大的消费者一定要来参观体验被窝一站式全案整装服务。”
贝壳整装产品研发中心负责人王垚表示:“设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我们希望联合行业顶尖设计大师共同参与方案打造,让这些更高的品味和设计理念,能够走入千家万户。”
贝壳整装京沪首席运营官、被窝整装总经理梁磊说:“客户来到我们的展厅,不再感觉是来挑选材料,而是寻找能共鸣的生活场景与解决方案。”
的确这次,被窝的输出与以往大不同,没再强调作为家装的无痛点、零增项等“基本功”,而是展现出瞄准需求升级的产品化能力。
这轮不小的自我变革,来自贝壳副董事长、贝壳整装首席执行官徐万刚的持续推动。他表示,2025年贝壳整装的工作重心坚定转向产品力和客户满意度的提升,“让家装服务从‘攒机’时代走入‘整机’时代,迈向‘全案整装服务商’的新发展方向,以真实的产品化样板房为消费者提供一套大师设计、价格实惠的整装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被窝整装推出“产品化样板房”,是对行业趋势的重要回应,也直接体现了“产品化家装”思维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如今,穿过被窝整装的任意门,看到这一切,有望成真。
全案、全屋、全景……在不同切入点的家装产品化的探索中,不同品牌的研发创新重点和供应链整合的深度大有不同。用苹果手机的人不会太注意小米,用小米的人不会轻易换苹果。
未来的居住,各有各的幸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