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容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网络综艺也告别了“快产快销”时代,转而拥抱“精品深耕”。不仅如此,在受众日益兴趣分化的情况下,网综也出现了长短融合、跨界融合、垂直分类的现象,如何看到这些变化?以及长综艺目前的危与机?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期间,“综”观万象,“艺”启未来——网络综艺创作主题研讨会举行。来自平台和综艺制作方以及学术界代表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综艺节目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在众多的节目当中脱颖而出,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是每个制作团队的日常思考,研讨会上,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姜滨、蓝天下传媒集团总裁章碧珍以热门网综《种地吧》为例,讲述自己对于综艺节目制作的体会和思考。
“优质网络综艺创作从来都不是速战速决,立等可取。”姜滨介绍,2023年,爱奇艺联手蓝天下集团、海西传媒共同推出的系列节目,通过让十位少年在土地上亲身参与农耕,不仅展现了农耕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还传递了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为年轻人提供了了解农业、亲近土地的窗口。节目中少年从最初对农耕的一无所知,到逐渐掌握各种农业技能,他们的成长是在每天的耕作中和不断遭遇难题、解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种成长不仅是技能上的更体现在心智上,更是这档综艺最有魅力的部分。
“这也提醒我们,从过去的模式复制到广告主预算消化,再到今天垂直赛道内容出圈,综艺创作需要更加深入专业、深入行业,在大众传播之前先做专家研究才有可能深入浅出地吸引用户,这样的创作是更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和坚持的。”
《种地吧》的成功也让姜滨意识到:“优质网络综艺更多来自于非虚构内容的创作,而非虚构创作意味着创作者需要摆脱悬浮和套路,真正投入对现实的钻研和了解,才能基于现实、超越现实,成为现象。”
《种地吧》的联合出品方蓝天下传媒集团也是热门综艺《十二道锋味》《向往的生活》《五哈》的制作方,十几年来,这些公司始终围绕乡村和生活方式打造综艺。总裁章碧珍介绍,“十几年来,走过了中国30个省份大大小小几千个村庄,我们节目踩点报告几乎可以做成一本中国美丽乡村的图鉴,我们《向往的生活》和《五哈》每到一地拍摄都会带动当地的旅游,当地旅游搜索指数都会呈百倍、千倍增长,这给我们这些综艺的从业者带来极高的情绪价值,可能比我在综艺节目里面赚很多钱都高兴。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努力创造另外的一种情绪价值,就是希望是否有可能通过节目为老百姓提供一点点切切实实的帮助,所以我们在过去几年尝试把综艺节目在线上的价值转化到线下,努力做到综艺节目的影响力不再是昙花一现,而是可以落地、深耕、发芽、开花、结果,甚至可以一直持续。”
这点在三季《种地吧》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章碧珍介绍,《种地吧》第一季,主要聚焦十个年轻人认真种地,向观众传递认真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的情绪共鸣。第二季,十个年轻人成立了“十个勤天农业有限公司”,开始在农业的道路上做大做强,向观众传递一种创业的热情和希望。第三季节目则把目光望向真正需要帮助的乡村和农民。“我们往返青海囊谦三次,在那边新建了水培种植的大棚,30个育苗架,2000个育苗盘,我们的蔬菜苗油麦菜500棵,小油菜600棵。当地有一个公益学校的木兰校长,花几百万自己创办了一个校办厂,但是校办厂开了一次机做了两万盒芫根,只卖出八百盒,其他还在仓库里,后来这个工厂再没开过机。我们知道了情况,帮他买芫根,清掉了全部库存。”
不仅如此,《种地吧》节目创立的“518爱侬日”,我们有6.18、双十一、双十二,我们特别通过《种地吧》还创立了一个“518爱侬购物节”,专门针对帮助农人销售产品。“2025年518爱侬研讨会购物节当中,15个直播间同时开播,101个商家参与销售,10个省级文旅带队,《十个勤天》的主直播间销量336141件,《十个勤天》自主研发的农产品销量1314366件……这样一个爱农的研讨会和购物节,是我们专门为全盘否定的农人和农文旅举办的,并且会一直举办下去。”
今年,《种地吧》与地方文旅的结合将会更紧密。章碧珍介绍,以《种地吧》节目拍摄地作为农文旅实践的农文旅项目“种地星球”也将会在今年8月份正式对外开放。“《十个勤天》杭州演唱会期间,我们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测试,四天时间10万粉丝来到‘种地吧’基地打卡,我们也会把‘种地星球’建设成一个全国的农人交流的平台和农文旅的标杆的项目,希望能够把线上的流量变成线下的收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