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航展门票昨日开售 首推“机票+门票”模式
广州日报 2024-09-20 08:34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于今年11月12日至17日在珠海举行,本届航展将分三种场地门票。昨日,门票已正式开售。为方便国外观众,也首次采用“机票+航展门票”方式销售,范围覆盖5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641595_huangwx_1726753694733_s.jpg

三地门票同时开售 不设现场售票点

据介绍,本届中国航展门票分为珠海国际航展中心门票、中国航展无人机无人船演示区(斗门莲洲)门票、金凤台观演区门票。三地展演内容不同,门票种类和价格也有所区别,并均不在现场设售票点。

珠海国际航展中心11月12日至14日对专业观众开放,11月15日至17日对普通观众开放。本届中国航展展品覆盖“陆、海、空、天、电、网”全领域,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精、尖”展品将集体亮相,全方位展示世界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科技的创新成果和辉煌成就;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将与中国空军“八一”“红鹰”飞行表演队同台献技。

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公众日门票将采取分阶段定量的方式进行售票。航展中心门票种类共3种,分别是:个人票,适用于所有观众,票价500元/张;优惠票,适用于60周岁以上(1964年11月15日前出生)、18周岁以下(2006年11月15日后出生)观众,票价350元/张;航展套票分别为个人票+地面装备动态演示区票,票价800元/张,优惠票+地面装备动态演示区票,票价650元/张;个人票+珠海太空中心门票,适用于所有观众,票价1999元/张。

中国航展无人机无人船演示区(斗门莲洲)开放时间为11月12日至14日,表演区域分为“无人机演示区”和“无人船演示区”,现场采用“空中+水上”“室内+室外”“动态+静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景化演示,其中“陆地航母”“云鹤”等无人机将进行“首秀”。中国航展无人机无人船演示区(斗门莲洲)门票种类仅个人票,票价200元/张。

金凤台观演区包含金凤台之摄影平台、金凤台之大石湾、金凤台之莲塘湾、航展公园四个区域,开放时间为11月13日至17日。金凤台观演区可与航展中心同时观赏飞行表演,本届航展飞行表演时长预计为4小时,其中金凤台之摄影平台被誉为“中国航展最佳摄影地”,是观看飞行表演空中动作的最佳场地。金凤台观演区门票每天售票2万张,售完即止。

12639979_zhangjing_1726748298646_s.jpg

国际机票与航展门票组合销售

据介绍,本届中国航展与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出“机票+门票”的特色产品,将国际机票与中国航展公众日(15至17日)个人票进行组合销售,范围覆盖5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洛杉矶、纽约、伦敦、巴黎等地。从即日起至2024年11月1日,凡通过南航授权境外代理人及南航海外办事处等线下渠道购买南航实际承运国际(含港澳台)客票的旅客,均可实现加购中国航展公众日个人票。9月底前,“机票+门票”产品还将全面上线南航机票全球分销系统、南航官网及海外站点。需要注意的是,本次产品的适用乘机日期为2024年10月15日至11月14日,适用航班为票证784开头的中国大陆境内进港国际航班,航展门票适用日期为2024年11月15日至17日。

航展官方售票平台分别为:“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官方网站(www.airshow.com.cn)、“中国航展”官方微信公众号、“珠海航展”微信小程序、“珠海航展”App。票务咨询热线为4008800113(工作时间:08:30—12:00、14:30—17:30)。

三地观展 专线直达

本届航展开通了前往“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中国航展无人机无人船演示区(斗门莲洲)”“金凤台观演区”三地的专线车,购买三地门票的观众可在“珠海公交旅运”微信公众号就近选择乘车点并提前购买三地对应的航展专线巴士往返套票(现场不售票)前往展区观展。

前往珠海国际航展中心的观众,可在公众日期间(11月15日至17日)通过珠海市内航展专线巴士、跨市航展专线巴士、珠机城际等公共交通方式抵达展区。

公众日期间将开行周边城市往返航展中心的跨市航展专线巴士,具体开行城市、乘车站点及发车时间请留意“珠海公交旅运”微信公众号后续公告;拱北、湾仔、横琴等珠机城际站点附近的观众,可提前预订珠机城际去程和返程火车票,选择最近的城际轨道站点乘车,抵达城际珠海机场站从3号出口出站,步行直达航展中心1号门入口;自驾车停车换乘,确需自驾的观众,可将车辆停放到珠海市内航展专线巴士乘车点、城际轨道站点周边停车场。

前往中国航展无人机无人船演示区(斗门莲洲)的观众,可在11月12日至14日期间乘坐演示区(斗门莲洲)专线巴士抵达中国航展无人机无人船演示区(斗门莲洲)。前往金凤台观演区的观众,可在11月13日至17日期间乘坐金凤台专线巴士抵达金凤台观演区。

文/陈治家 何蔚霞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