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从屠夫的女儿到诺奖得主,《突破:我的科学人生》新书发布会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2 18:00

2023年,匈牙利裔美籍女科学家卡塔林·考里科凭借对mRNA研究的杰出贡献,与德鲁·韦斯曼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今年7月,考里科唯一亲笔自传《突破:我的科学人生》由译林出版社引进出版。她在书中真诚讲述了执着的科学探索和激动人心的突破性时刻,以及自己从匈牙利一名屠夫的女儿到世界一流科学家的奋斗历程。

8月18日,《突破》一书译者、新药研发科学家梁贵柏,媒体人陈辰,作家郭爽,媒体人姜晓凌,做客上海书展分会场上海图书馆东馆,和读者一同走近这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活动由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李瑞华主持,匈牙利驻上海总领事博岚、匈牙利驻华大使馆主管科技事务一等秘书鲍洛安、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袁楠出席并致辞。

左起:李瑞华、姜晓凌、梁贵柏、陈辰、郭爽

嘉宾致辞

博岚和鲍洛安向读者介绍了考里科突破性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勾勒了考里科从屠夫之女到诺奖得主一路走来的历程,传达了考里科的故事鼓舞人心的力量。“她在信使核糖核酸(mRNA)方面所做的工作是研发mRNA疫苗的基础,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博岚说道。

考里科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农业小镇,家里没有自来水、冰箱和电视机,学业优异,在塞格德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但由于资金有限,她所在的生物研究中心缩小了人员规模,考里科便和丈夫、女儿一起迁居美国,继续她的研究。长期以来,学术界和业界都不看好考里科的课题,她一度面临资金中断和失业困境。1997年,考里科遇到了免疫学教授德鲁·韦斯曼。韦斯曼将她纳入自己的研究小组,她得以专心从事mRNA研究。尽管被忽视、嘲笑、降薪、降职,但考里科始终坚信mRNA研究将改变世界,而她也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在重重障碍面前,考里科对梦想和研究课题永不言弃,这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也有着榜样的意义。你们永远不会知道谁将成为获得诺奖的科学家!别放弃你的梦想,就算每个人认为你很疯狂。”鲍洛安说道。

凤凰传媒副总经理袁楠介绍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发展历程,以及译林出版社在科学人文出版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表达了对考里科的精神深深的敬佩:“读这本书让我想起《论语》中,孔子评价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人如何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努力前行,考里科博士为每一个人树立了榜样,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被她的坚韧不拔和乐观进取打动。”

对谈环节

梁贵柏博士是《突破》的译者,也是一名新药研发科学家,同时还是译林出版社“新药的故事”系列科普图书的作者。他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历,分享了他在阅读和翻译过程中的许多感触。

梁博士在翻译之前已经听说了考里科博士的种种故事,在得知译林购得《突破》一书版权后,主动请缨翻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梁博士表示,专业术语的翻译不在话下,需要推敲琢磨的反而是考里科谈个人生活的部分。而对考里科博士在书中谈及的枯燥的科研日常,在制药行业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梁博士也深有体会。“不了解的外人从实验室窗户向里看,我们这些人每天似乎都在做一样的事情。化学家就从瓶子里倒来倒去,生物学家就是拿移液管东打一下西打一下,但是他们的脑子里在想的是如何突破。所以从这点上讲,它既是枯燥的工作,但又是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梁博士看来,考里科很好地诠释了“再做一次实验(one more experiment)”的科学家精神。“优秀的科学家所具备的素质,就是永远想发现下一个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梁博士总结道。

陈辰不久前曾赴美前往考里科的家中采访,她不仅和读者们分享了考里科作为科学家坚定乐观的那一面,还给大家介绍了考里科在生活中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另一面。

考里科与丈夫贝拉育有一女,家庭美满。他们把考里科获得的全部奖金都捐了出去,仍旧住在初到宾大时买下的那栋朴素的房子,他们一致认为并不需要所谓更好的房子。陈辰老师在回忆采访当天情形后说道:“她一直在努力耕耘,去做下一件事情,所以我非常钦佩她。我觉得像这样一个精神富足的女性,应该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虽然投身于科学,但考里科从没有忽视家庭。她的女儿苏珊在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的赛艇项目中摘得金牌,然而考里科对女儿的教育基本上是“散养”,并没有做什么规划,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当苏珊爱上赛艇运动时,虽然考里科和丈夫之前都没有看过相关比赛,但他们仍愿意放手让她去做。反过来,她的家人也十分支持她的工作。“他们是一个有爱的家庭,彼此之间非常支持对方”。陈辰说道。

作为写故事的作家和编剧,亲人之中也多有从事医务工作,郭爽表示自己在阅读本书时几度落泪。“可能很多人会仰慕(考里科获得的)这种光芒和光环。但是看这本书让人真的触动的是,你看到最后,会知道这一切多么来之不易。”

郭爽提到一个细节,即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私信考里科,感谢她的研究,感谢她让自己能活到现在。“让地球上很多普通的生命受益,这是考里科特别了不起的地方。”郭爽如此感叹。除了科学事业,郭爽也感动于考里科在个人生活上的选择,比如,她在家人不看好的情况下坚定地选择了贝拉作为自己的丈夫,在女儿学习成绩不理想时鼓励她尝试各种运动。

考里科的研究针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郭爽有感于此,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将《突破》这本书比作对读者的一剂免疫针:“(考里科)回顾她的一生,没有觉得多么痛苦。这就给读者打了一个免疫针。人生不是很平顺的,人生漫长而艰辛,但是我们也许可以从她的身上得到力量。”

专家点评

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冰读完《突破》一书后表示:“科研人员从来不缺少雄心勃勃的志向、充满创新的想法,然而在面对内外压力时,只有少数人会坚持到底,其中只有个别‘幸运儿’能够摸索出可行的路径,最终‘第一个知道其他人从未了解的事情’。在《突破:我的科学人生》一书中,卡塔林·考里科自嘲为‘体制内的局外人’。正在打造全球科创中心的上海,需要为科研人员和科技创新创业者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让原始创新能突破‘体制’的局限,真正造福人类社会。”

第13届上海市大众科学奖得主、“达医晓护”科技志愿者团队负责人、上海市同济医院急诊创伤救治中心主任王韬认为:“卡塔林·考里科在基因疗法的热潮下,依然在RNA研究领域心无旁骛、攻坚克难的科技工作者精神或许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迪。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该如何诠释本书作者心无旁骛、攻坚克难的科技工作者精神?在我从事的急诊创伤外科领域,肢体离断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长久的阴影和负担。面对公众,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危、急、难、重’,同样需要像卡塔林那样的科学家身上体现出的可贵品质。”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