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高龄回剧院勉励后辈 多年未进剧场的游本昌赴约“苏大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7 20:56

上世纪50年代初,正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的青年游本昌,利用第一年春假的时间去了杭州,驻足苏堤,那一次,恰逢清明;70年后,同样是清明,90岁高龄的国家话剧院艺术家游本昌在院长田沁鑫的邀请下,时隔多年走进剧场,欣然赴一场与“苏大人”的约会。

这出由国家话剧院和杭州演艺集团共同出品的原创话剧《苏堤春晓》无疑是这个清明假期舞台演出的爆款——亦庄亦谐的北宋名士际遇,亦幻亦真的宋韵山水影画,万千气象中,苏东坡快意江湖、济世安民的风骨,如春风拂面,传递给人旷达超然的人生大境界。也正是这份雅致与多情,引来国话一众艺术家前来捧场,4月7日傍晚,多年未进剧场的游本昌来了……

最令游本昌印象深刻的或许不是苏东坡的词,而是他身上那股文人的坚忍,“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知识分子身上的那种士气精神以及骨子里的气节。豁达不是能够看出来的,只有经历过挫折打击才能显露出来,苏东坡恰恰如此。”

虽然近来因电视剧与短视频成为定海神针一般的顶流,但游本昌对于舞台的执念数十年没有变过。“都说舞台表演是新鲜的艺术,影视是罐头的艺术,其实各有各的可贵。记得1959年1月,中央实验话剧院和周总理在颐和园有一次聚会,当时周总理就提到电影和话剧要拉手。话剧演员经过演电影,带着影响力再回到话剧舞台,就有了票房价值,而电影演员通过舞台实践,则可以增强表演功力。”

而游本昌直到80多岁还曾在话剧舞台演了弘一法师,两个小时的表演一气呵成。“我就是喜欢表演,尤其喜欢话剧和电影,然而话剧是演好电影的基础,我已经好久没在剧场看演出了,期待国话新生代在舞台上的表演。”同时,演了一辈子戏的他也坚信眼睛所传递出的内心的灵魂是不可替代的,“在这一点上,表演是AI不能替代的。”

演出前,游本昌来到后台为演员打气,面对年轻的后辈们高喊“游老师好”,他中气十足地回应:受宠若惊。“68年前,我跟你们一样的年纪,那时我跟中央实验话剧院总导演、也是我的恩师孙维世说,’我把一辈子交给你了!’舞台是我们的圣殿,我们要把心中的艺术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沉住气不着急,稳扎稳打,循道而行、行稳致远,早晚可以出来。每一个人都应该坚持,我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随后,演员们齐声朗诵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份独属于《苏堤春晓》的加油声回荡在后台,两辈人的勉励与回应恰如苏轼之功流传后世千年的绝景,绵延不绝……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柴程
编辑/弓立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