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企业要造“纳米固态钠电池”,三大疑问起底跨界虚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2-06 09:07

在“故事”抛出一年之后,“玩具+教育”概念股终于在“纳米固态电池”的开发上有了“实质性”进展。

1月29日晚,玩具制造公司高乐股份(002348.SZ)公告《关于全资子公司签署技术研发合作协议》。公告称,全资子公司高乐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与重庆尼古拉科技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尼古拉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前者委托后者研究开发的是一款被称为“纳米固态钠离子电池”的产品。

次日,公司股价应声下跌。1月30日晚,该上市公司公布了其2023年的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7460万元至5360万元,同比减亏10.79%至35.91%。

但这一减亏信号和跨界新进展并未给股价提振带来帮助。截至2月5日,该公司最近五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28.95%。

高乐股份的跨界之举似是一种缩影,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新能源领域,资本市场热点快速轮转的当下,既不乏借力技术迭代以实现弯道超车的成功案例,也常能见到以新技术、新产品博人眼球的各式“套路”。

三大疑问

这并非高乐股份首次对外公开宣称欲图跨界固态电池一事。

一年前,高乐股份与义乌经开区管委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义乌投资建设2GWh固态电池项目,总投资20亿元。此前公告称,该项目的进度预计为,自厂房租赁协议签订之日起12个月内投产,24个月内达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该公司证券部,一位自称马姓的工作人员回复称,“目前这个项目是技术合作,它是为我们义乌的项目做铺垫。因为这个项目是我们委托它(尼古拉研究院,笔者注)做一个技术开发。”

根据公告,在此次合作协议中,尼古拉研究院的研究内容包括,开发固态钠离子电池的成套设备与工艺;开发160Wh/kg固态钠离子电池,获得正负极材料制备设备与工艺;开发固态钠离子电池原位固化电解液技术与固化工艺。权利归属关系确定为,项目技术开发成果由双方共同所有并共同拥有免费使用权。同时,尼古拉研究院研发的相关的其他专利技术,高乐股份拥有免费使用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与尼古拉研究院接近人士处获悉,该“纳米固态钠离子电池”实际为半固态电池。

该公司委托的研究单位尼古拉科技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燕山大学教授唐永福,在其重庆潼南高新区研究院第一块大容量高能量密度纳米固态钠离子电池中试产品下线现场上,对媒体介绍称,“我们开发的大容量、高能量密度纳米固态钠离子电池,成本低、高安全、循环寿命长、低温性能好,是高寒、高纬度地区储能电池、低速电动车动力电池的首选。”

不过,从产品量产逻辑、产能规模以及研发所需的资金上,都令高乐股份对外宣称的力图推动“纳米固态钠电池”量产的动机存在疑问。

首先,从产品量产逻辑来看,电化学发展历程上,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均为锂电池发展过程中技术突围的新方向。

在锂价高企的阶段,钠电池曾一度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盖因其原材料的价格及低温性能优势。同时,固态电池技术也被视为二次电池技术未来重要的方向之一,但现阶段面临成本、规模化生产及回收等诸多挑战。

电新行业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钠离子电池是低成本取向的,性能比锂要差,能量密度比较低。而固态电池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高锂电安全性或者能量密度。因此从产业化逻辑上来看,研究固态钠电池的意义并不明晰。

其次,在研发费用的投入上,高乐股份能给予的经费和报酬似乎只是“杯水车薪”。

根据公告,在研发环节,高乐股份将向尼古拉研究院分三个阶段支付研究开发经费,包括协议生效后;2GW生产线建设完成,符合技术参数并运转正常后;以及2GW生产线达到批量生产条件后,前者分别向后者支付1000万元,共计3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2GW生产线”疑似笔误,业内通常使用GWh作为电池产线产能的单位。同时,整份公告中不止一处笔误。

按照公告所述,收益分成为尼古拉研究院参与项目“后端”收益分成,具体由双方另行协商确定。根据前后语义,此处“后端”疑似应为“后段”。

上述接近尼古拉研究院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产线自动化程度不一样,2GWh的产线投资在3到5个亿不等,去年贵的时候更贵。因此从中试产品走向量产,最终是不是能够达成良率要求是存在风险的,有一个资方来承担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被问及,3000万的研究费用支持是如何估算的,高乐股份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是跟尼古拉研究院协商确定下来的。”

最后,从此次规划的产能来看,并非小数目。2GWh固态电池如若能顺利投产,有望实现为超万辆汽车的供给电池。

就在1月23日,中国台湾固态电池制造商辉能科技陶科工厂落成,其投资了42亿新台币(约合9.6亿元人民币)实现了年均0.5GWh的初始产能建设。其称陶科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固态锂电池)大规模生产线。

而据陶科工厂的介绍,首批固态电池年均0.5GWh产能规模可供1.4万辆汽车使用。未来,根据市场需求,该工厂最终规划产能2GWh,预计将为2.6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池。

屡遭质疑

高乐股份的跨界尝试在缺乏资金支持和技术背景的情况下,其成功可能性和市场影响力受到业界的质疑。而这并非公司跨界后首次遭到质疑。

2023年1月5日,高乐股份披露了《关于与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公告》,称拟投资建设2GWh纳米固态电池项目。随后股价波动,深交所在关注函中问及,“根据你公司2022年三季报,你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仅为723.41万元,总资产仅为8.27亿元,与拟投入金额差异巨大。”深交所要求高乐股份说明预计建设周期及投资可行性。

公司彼时的回复称,一期计划2023年1月-6月(累计周期6个月)完成电池产品下线,2023年7月-2024年6月(累计周期18个月)完成生产线优化;二期计划2023年7月-12月(累计周期12个月)完成电池产品下线,2024年1月-6月(累计周期18个月)完成生产线优化。

其中一期1GWh生产线拟投资10.72亿元;二期1GWh生产线拟投资10.00亿元,两期项目计划于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分期投资。其中计划自有资金出资约30%,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自有资金和控股股东华统集团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融资比例约70%。

其中,上市公司拟出资约2000万元,主要来源于自筹。同时通过土地、房产抵押取得约1.5亿元银行授信。另外,华统集团针对本次投资,拟向上市公司或者项目公司以债权融资的形式提供约6.01亿元的资金支持。

根据该上市公司回复关注函的内容,该项目预计将从2024年第三季度起获得经营流入,至2030年二季度起带来正向投资回报。

而直到近期,在高乐股份对投资者的回复中,也多次表示目前固态电池项目“工作正在推进之中”以及“目前尚未有具体量产时间”。

高乐股份的跨界之举并非个例。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新能源领域,资本市场热点快速轮转的当下,固然不乏有借力技术迭代以实现弯道超车的成功案例,但也常能见到以新技术、新产品博人眼球的各式“套路”。

就在年初,金龙羽(002882.SZ)也一度乘着“固态电池”的概念在二级市场高歌猛进,股价连续上涨。同时,公司还在此时发布减持计划。

此前,2021年8月期间,金龙羽股价连日异动。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说明是否存在“蹭热点”炒作股价的情形,发明专利是否已经应用于产业化生产、份额转让是否具有可行性,跨界投资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等。金龙羽就关注函进行了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官宣跨界固态电池的近两年时间里,金龙羽股价屡屡异动。截至2023年上半年,金龙羽在固态电池累计投入仅为4000余万元,持有专利为15个。除此之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规划为“固态电池”产业园的金龙羽工业园区,现为圆通速递的深圳转运中心,除了办公楼楼上硕大的“金龙羽集团”logo已不见金龙羽的身影。

远期来看,固态电池的价值仍受到肯定。

中信证券1月26日发布的一份研报谈到,固态电池具有安全性更强、能量密度更高、工艺更极致等多方面优势,符合大容量二次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路线,已经处于量产前夜。中信证券预测,2025年、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分别将达38GWh、509GWh。

在业内,已有多家公司宣布将推动固态电池的研发以及应用,并明确了量产时间节点。

宝马集团计划在2025年前开始测试固态电池电动原型车,并预计在2030年前实现大规模量产。富士康计划在2024年推出第一款配备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但具体的投资金额和预期产量目前尚未公开。去年在广州车展上,广汽埃安正式对外官宣将于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搭载。去年东京车展前夕,丰田汽车与日本石油化工企业出光兴产宣布,双方将合作量产面向电动车的“全固态电池”,目标是在2027年至2028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实用化。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各产业巨头混战 固态电池要起飞!
中国汽车报 2024-11-16
动力电池“半年考”:两强格局依旧坚挺 二线厂商多技术、多市场布局求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7-18
从零下40℃到120℃!固态电池实现超宽工作温域 未来手机、电动车更抗冻耐热
武汉晚报 2024-07-16
固态电池“上车”风口再起:技术创新还是故事噱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4-16
固态电池火了!龙头10天8板 产业链材料环节成本占比最高的电解质A股上市公司名单一览
财联社 2024-04-11
固态电池产业化尚需时间
中国证券报 2024-01-18
牵手商飞!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或早于NASA的全固态电池上天
澎湃新闻 2023-07-21
国际巨头、造车新势力纷纷布局固态电池技术赛道
证券日报 2023-06-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