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行等级评价,能让学生摆脱内卷吗?
熊丙奇看教育
2024-02-04
+ 关注

“悬着的心还放不下,期末成绩单还没拿到呢!”这几天,中小学生家长一边陪孩子放松,一边翘首以待学期末总评。据杭州日报报道,今年杭州有城区尝试在等级评价中取消“良好”,只留下“优秀、合格、尚需努力”三个等级。为什么要取消“良好”?优秀率是否会大幅上升?等第变化了,评价学生的“尺子”是否也会随之变化?对家长们来说,又该如何看明白这件事?这些问题引发关注。

去年12月,杭州市教育局印发《杭州市教育局进一步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提到,学业水平评价可分A、B、C、D(优秀、良好、合格、尚需努力)四个等级,过程表现、成果作品等其他评价指标可分A、B、C(优秀、合格、尚需努力)三个等级。因此,实行等级评价,且取消“良好”等级,这是落实教育部门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打破唯分数论,避免学生每分必究,加剧学业内卷,促进学生及家长重视综合素质发展。

但是,仅仅进行小学阶段的学业评价改革,还远远不够。还要进一步推进中考录取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否则,小学等级制评价还会导致部分家长更焦虑,担心平时不知道孩子的具体分数、排名,到中考时“开盲盒”。

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曾印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其中提出,“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取消百分制”。2013年,教育部推出《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其中第六条规定,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

也就是说,过去20多年,我国一直在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要求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但从现实看,切实落实学业评价等级制的地方、学校并不多,有的地方实行了等级制,但还配有百分制,告诉学生、家长具体的分数。如果学校坚持实行等级制,不公布具体分数、排名,家长还表示不满。

这就让实行等级评价,到今天还是新闻。而对于进行等级评价,部分家长质疑,这对学生的减负作用不大,因为最终学生要参加中考、高考,而中高考,是按学生考试分数、排名,结合志愿进行录取。低一分、一个名次也不能录取,这是学生和家长直面的现实。

此前,在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的地方,还出现校外培训机构组织“地下测试”,以让学生、家长了解学业成绩的操作,这显然消解了学校实行等级制评价改革的努力,还出现新的问题。即便学生的各科成绩都是优秀,家长也不会就此就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满意,因为在家长看来,获得优秀等级的学生很多,家长最关注的还是孩子的具体排名。

具体到杭州的学业评价改革,在取消了良好等级后,获得优秀等级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有85%、90%甚至更多,而且,等级评价根据学生的“绝对成绩”,而非相对比例、排名,即如果95分及以上是优秀,达到95分就都是优秀,这避免学生攀比,而是关注学生本人的表现。但这在部分家长看来,即便获得“优秀”,在班级里很可能是倒数10%、5%。在未来的中考中,很可能会被分流到中职。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中高考录取制度改革,切实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同时,要取消将高中学校等级化的做法,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地位与质量,给学生更多元的成才选择。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