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协同新平台 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合推出179项“同事同标”事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4 15:28

5月24日,北青报记者从市“两区”办获悉,两年来,京津冀通过开放联动,将制度创新纽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营造更加便利自由的贸易投资环境。

自贸试验区联动  一体化提升区域开放能级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服贸会上亲自宣布支持北京“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三地自贸试验区快速建立起联席会议机制,签署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发布了一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成果,成立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智库联盟。开创了以创新链引领产业链、以投资链创造价值链、以要素链激活生态链、以改革链架起服务链的链链相通、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

营造区域科技创新生态 引领产业链式落位

2020年,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获批,成为我国第一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截至目前,累计实施科研项目213项,具有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项目约占45%,其中11项为首创;121项技术实现了转化;知识产权基金一期累计决策58个项目,累计完成出资2.26亿元,已完成研发并转化项目41个,转化率达到70%。

北京自贸试验区积极推进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构建优势互补的高端产业走廊。天津滨海新区,转动的大风车带来了北京的风电技术。北京自贸试验区亦庄组团企业金风科技在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厂区打造了天津市第一个正式运行的分散式风电项目,不仅助力老厂区绿色转型,多余的清洁电能更是服务天津市民生活。此外,京东在天津成立云计算公司,中冶京诚携手河北钢铁打造我国首个钢铁全流程数字化工厂,金风科技在天津供应商超过20家,北京奔驰、京东方、舒泰神等近30家企业在津冀对接了约200家配套厂商。

共筑开放平台 促进要素资源融通

今年4月25日,北京大兴机场综保区首批货物顺利通关,标志着大兴机场综保区(一期)正式进入运营新阶段。

北京大兴机场综保区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跨省域共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除了京冀两地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体制外,大兴机场综保区不仅实现了跨区域市政公共资源系统的一体化管理,更实现了两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整体统一。

通过区港一体化通关模式,更多的企业依托大兴机场综保区的特殊监管政策、政策创新成果和开放溢出效应,加速货物、服务、资金等要素的境内外融通和区域资源配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赋能。截至2022年底,大兴机场综保区已注册企业108家,已完成进出口总值约3.5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860万美元。今年一季度,完成进出口额8796万元。

京津冀征信链是全国首个基于互联网的涉企信用信息征信链平台。北京市以“长安链”作为底层技术平台,通过“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方式,与津冀两地共同建设“京津冀征信链”,在京津冀区域内形成数据丰富、产品多元、场景广泛、普惠公平的征信服务体系,为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目前,三地共9家征信机构上链,截至2023年4月,“京津冀征信链”突破产品调用总量、支持放贷户数均超1000万,助力信贷发放超500亿元,有效服务京津冀三地普惠金融发展。

政务同事同标 齐心便民利企

为推进京津冀政务服务三地互联互通,2021年以来,北京会同津冀两地政务服务部门,在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合推出179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的“同事同标”事项,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征收、其他行政权力、公共服务等4种事项类型,方便三地企业群众。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大厅里,整齐的摆放着一排智慧终端,这些“政务服务智慧大脑”不仅实现了云服务的新模式,更大大提升了“跨省通办”的服务能力,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通州组团与天津宝坻、武清和河北廊坊等地打造京津冀跨省半小时“政务服务圈”。

近两年来的开放协同探索中,京津冀三地还推进了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三地互认、计量技术规范共建共享,首创了京冀跨省市土地征收协商联动模式,搭建了跨区域产业协同平台等。一系列的创新成果推动三地打破空间距离,协调步调发展,大幅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喜人。据统计,2022年,京津冀地区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0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4%,三地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174.1亿美元、59.50亿美元、16.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2.7%、10.4%、7.6%。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编辑/高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