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本·琼森说:“语言比镜子更能反映人的真实面貌”。
我们数不清一生要说多少句话,但这些话却常常影响我们的一生。
因为,你说的话里,藏着你未来的样子。
1
话里有墨香,腹有诗书气自华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苏轼离开凤翔时告别董传所作。
董传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虽家境潦倒、穿着简陋,却掩盖不住他积极乐观的精神风骨与带有书香的儒雅之气。
故苏轼写此诗句赞之,继而广为传颂。
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在诗词歌赋信手拈来的董卿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在鼓励只有五年级的骆子愚时,她一句“雏凤清于老凤声”让全场为之喝彩;
来自洛阳的张战锋答题失利,她鼓励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民警袁文杰的紧张导致忘记了“爱子心无尽”的下一句,她立马接道“归家喜及辰”,让人惊呼她的诗词量与反应速度。
黄庭坚道:“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比起月亮好圆,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更显俏皮;
比起落日好美,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显深沉;
比起瀑布好大,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显壮丽。
语言是我们内在修养的外显,一个人的气质与年龄、金钱无关。
或是粗俗,或是优雅,话语之间,一开口便明了。
2
话里多善言,心存善念百福生
《荀子·荣辱》中写道:“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和人说话有礼貌,带着善意,带着尊重,会让人感到温暖胜过棉布;伤人的话则尖酸刻薄,会给对方的心理带来伤害,比被矛戟刺伤还要难受。
心若慈悲,话语多柔软;心若不善,话语便刻薄。
古人常言:“心存善念者,非靓也美,非富也贵”,而言语尖酸刻薄之人,福气则愈来愈浅。
言为心声,相由心生。
一个人最善良的样子便是,不知道真相的时候,不妄自揣测;不清楚全貌的时候,不随意评价。
常常有些在背地里闲言碎语、说三道四的人,而这些人也因为言语间偷偷摸摸、胡乱猜测的缘故,变得神色游离。
所以,话里多善言,少闲言。
说起老戏骨陈道明,他扮演的各个角色早已深入人心。
但作为已拿奖无数的影帝,他的低调、谦逊却是有目共睹。
圈内人说他博学多才,讲话很有质感,跟他讲话也是一种享受。
文艺评论家说他低调,不显摆、不自以为是。
确实,他待人接物从不虚张声势、疾言厉色,与朋友说话时的语调总是平静而舒缓。
他曾在一档节目中对学表演的大学生说过一段话,让人记忆犹新。
他告诫年轻人:
“上山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曾风光过,你还在山下;
山上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不定什么时候,山下的人会爬上来。”
他言语中的善意与平和,无不让人动容。
所以,话里多善言,少狂言。
3
话里常赞美,赠人玫瑰手余香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蔾。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肯定。所以在生活中,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
对孩子努力取得的成绩,一句“你真棒”,会激发更多的兴趣、更好的习惯;
对家人精心准备的餐点,一句“真好吃”,会积蓄更多的爱、更充足的动力。
其实,一句赞美很简单,却又很重要。
欣赏别人、赞美别人,与此同时,你也会得到相应的回馈。
因为语言是有魔力的,当我们真诚而友善地赞美别人,这种正向的赞赏与鼓励,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行为乃至面貌。
心理学上有个“吸引力法则”:你的思想、感觉、意向和语言当中,所散发出来的一切,都会吸引到你自己的生命中来。
话里多是抱怨、指责、诘问的人,就像是生活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很难见到明媚的阳光。
而话里多谢认可、多些赞美,就像穿透层层乌云的光芒,不仅温暖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实际生活中,确实如此。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