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谈北京公交变化:从“不得不坐”到“专门打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3 09:17

通过一代代的升级,公交车不仅给驾驶员带来良好的驾驶体验,也给乘客带来了越来越舒适的乘车环境。对于老北京来说,他们对上世纪的公交车可谓“又爱又恨”。说爱,是因为公交车是出行的唯一,谁也离不开它;说恨,是因为乘客多,车厢环境差,乘坐体验并不愉快。

微信图片_20230423091450.jpg

轰隆隆的发动机,挥不去的黑烟,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市民的北京公交记忆。“那时候,私家车很少、地铁线路极少,公交车几乎是人们上下班采用的唯一交通工具。车上人那是真多啊,售票员都得把人往车上推。车都是柴油车,冒着黑烟,噪音也很大,还没有空调,真的是冬冷夏热。”提起年轻时坐公交的经历,1952年出生的北京市民梁守芝记忆犹新。

梁守芝老人在退休前曾是北京育才学校的职工。“七八十年代,我还在上班,那时候公交车一启动冒着黑烟,甚至看不清人,在冬天四面漏风特别冷,手感觉都要冻僵了。”梁守芝回忆。当时,公交车乘客特别多,乘客在车外上不去车,售票员除了卖票最主要的工作是将乘客推上车,根本顾不上提供“优质服务”。

因为小时候的一场疾病,梁守芝患了小儿麻痹症,做过几次手术,右腿整整比左腿短3寸多,走路需要拄拐杖。作为一名肢体残疾人,她十分关注公交车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服务。

近年来,随着公交车车型的变化,公交车尾气看不到了,车辆更加干净安静了,车上有空调和暖风,夏天凉爽、冬天暖和。同时,逐步更新的车辆标配低地板设计,让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无忧。随着近些年来地铁线路的发展,公交客流减少,公交车座位更多,司乘也有更多的精力服务老年人了。

“上世纪我们乘坐公交车,可以说是不得不坐。那时候没有地铁,家里也都没有车,大家只能乘坐公交车,体验好不好都得坐。现在,我退休了,我会经常专门乘坐公交车,沿途看看风景。我特别爱坐大1路,经常会从老山坐1路到四惠,再从四惠坐车回来,看看长安街的美景,心情也特别好!”梁守芝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黄亮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图记 | 乡村快递“坐”公交
新华社 2024-11-12
新知|新加坡:一不留意可能上不了车或坐过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6
新知|新加坡:一不留意可能上不了车或坐过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6
新知|德国:坐公交为啥不用刷卡、不需验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6
新知|德国:坐公交为啥不用刷卡、不需验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6
游朝阳,享浪漫,北京公交“520”浪漫之旅明天出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19
“119路牵手119 ” 北京公交推品牌线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1
邮件也能“坐”公交 北京公交试点“捎带”郊区邮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