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出这12个“求救”信号,可能是抑郁的前兆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04-12 11:30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避风港,是孩子永远的依靠,但有时候,父母无意的做法会无情地将孩子推远,伤得体无完肤。

一些看似无关轻重的话,落在本就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身上,就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发现你家孩子有这12个表现,一定要及时和他们沟通,必要的话找心理医生。

01

成绩突然下降了

童年时期的抑郁使孩子难以集中精力,这会造成孩子很难听老师的话,也很难继续做家庭作业。

如典型的优秀学生突然比平时成绩低。

“很多人抱怨注意力和注意力的丧失,而不是感到沮丧。他们感到困惑,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做事情——他们觉得自己的思维不正常。”

02

每天睡眠时间充足但还是很累

众所周知,青少年的睡眠时间长,但睡眠习惯的一种不寻常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抑郁症患者往往会早起,无法入睡,有些孩子想花整个下午打盹。

但他们的睡眠并不能恢复体力,这意味着不管他们睡多久,第二天仍然感到精疲力竭。这种疲劳会妨碍儿童的学习和社会生活。

“通常情况下,孩子或青少年会感到疲倦,他们迟到、忘事、没有做作业,因为“睡不够”而误事。这也打乱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03

感觉“没人喜欢我”

如果孩子说“没人喜欢我”或“我一文不值”,治疗师可能会帮助你的孩子从不真实的悲观情绪中给予引导。

“找出那些不适应抑郁症的想法,并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来看待它是有帮助的。”

04

不主动参与同龄人的社交活动

患有抑郁症的人倾向于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开来。

“不一定会主动接触和参与同龄人都活动。那些感觉不佳的人可能不会去寻找快乐的经历,他们觉得在一起并不有趣,所以主动脱离了同龄的社交团体。”

05

拒绝有趣的计划

在学校作业、考试、体育表演和音乐表演的所有压力下,孩子在任何特定的时间感到沮丧是完全合理的。

但是要注意,如果孩子的正常压力缓解后还是不快乐,这是常见的抑郁症状之一。

“我们去度假,和朋友共进晚餐,因为这样的活动能振奋我们的精神。而抑郁的人往往不会对此做出很好的反应,或者说‘快乐’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

06

每次谈话都觉得紧张

虽然忧郁是成年人抑郁的警告信号,但孩子们的情绪可能看起来像青少年的焦虑,这让人难以辨认。

“棘手的是,许多孩子,包括十几岁的孩子,可能看起来并不只是悲伤或沮丧,还有易怒。”

典型的青少年情绪会出现很大的波折:你的孩子放学后可能会很暴躁,但吃晚饭的时候感觉会好一些。

但如果你的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对你大发雷霆,那就要注意其他抑郁症状。

07

快乐的回忆也不会让孩子高兴

有些儿童长期不快乐,但没有临床抑郁症。

为了区别,我们可以观察孩子在谈论快乐记忆时的反应。一个不快乐的人会在回忆那些美好时光的同时点燃光芒,但回忆不会让一个沮丧的孩子振作起来。

“如果你问一个有趣的时刻,我们会再次体验到这种乐趣。当你和一个沮丧的人一起做这件事时,他们会说,‘别让我想起这一点。’抑郁的孩子往往无法想象幸福的未来。”

08

似乎比平时爱哭

哭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但是,如果孩子开始有规律地抽泣,检查那些似乎会触发娃哭的情况。如果你的直觉告诉你有什么不对劲,不要把它当成荷尔蒙。

“这看起来与其他行为有关,比如停止或不想做过去他们感兴趣的其他活动。如果有不对劲,首先要去找医生报到。”

09

不想被安慰

感觉忧郁是正常的,特别是在一个令人沮丧的生活事件之后,但通常人们需要在困难时期的情绪支持。

另一方面,一个沮丧的孩子可能会远离你伸出的肩膀,因为他知道这不会让悲伤消失。

“如果你给某人一个悲伤的拥抱,他们会说,‘谢谢,你能在这里支持我真是太好了。’

但沮丧的人会说,‘给我一个拥抱会让我感觉更糟,因为我想感觉更好,但我做不到’。”

10

对啥都提不起兴趣

对报名参加的足球队失去兴趣是一回事,但是抑郁症状会让孩子不再关心任何事情,从上学到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它不只是针对生活中的一件事,而是为人们接触过的大部分事物表示拒绝。”

11

突然挑食厌食或暴饮暴食

食欲的改变可能是抑郁的症状,可能是挑食的人突然暴饮暴食,也可能是“吃货”突然对吃东西不感兴趣了。

孩子们长大后会自然地改变他们与食物的关系,但是要注意,如果一个重大的转变与其他抑郁的迹象是一致的。

12

家族有抑郁症史

虽然有些人在没有家族史的情况下患上抑郁症,但心理健康障碍倾向于在家庭中发生。

即使你的亲属没有一个得到正式诊断,也要考虑是否有人出现任何迹象。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的孩子就更危险了。

“即使在寻找症状和体征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询问是否有抑郁症家族史。”

当然,大家也没有必要太过于紧张,孩子正常的情绪起伏是很常见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正视抑郁症,因为这两年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

来源:深圳卫健委、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丁香医生

编辑/陈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