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视作门槛高的殿堂级艺术——舞蹈,不仅赏心悦目,更能给予人身心的抚慰。近日,北京舞蹈学院“舞蹈陪伴”长者舞蹈艺术疗愈项目,在国投健康长者公寓启动。简单却又脱胎于传统舞蹈元素的肢体动作,带给长者灵活身体的同时,也增强了彼此间的交流。
“舞蹈陪伴”长者舞蹈艺术疗愈项目由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刘岩发起,以“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为支撑,并得到了北京舞蹈学院及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刘岩文艺专项基金的支持,意在通过舞蹈服务社会,帮助长者塑造美的愿景、积蓄动的能量,同时通过舞蹈帮助长者增强体觉,给予其身心的陪伴。
作为项目负责人,刘岩教授带领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舞蹈科学科研团队经过近两年的教研筹备,为长者们特别定制了以其身体、心理特征为依据研创的舞蹈艺术疗愈课程。在这个项目中,舞蹈的功能和意义不仅仅停留在欣赏、锻炼的层面,更是一种陪伴的方式。项目区别于一般的中老年锻炼舞蹈,不以“模仿”或者“学习成品舞”为目的,而是更加关注舞动时长者们身心方面的感受与内在觉察。刘岩表示,“老年人非常热衷的广场舞,有些动作其实并不适合60岁以上的人,重复多次后膝关节容易积水,而‘舞蹈陪伴’项目的科学团队则是从解剖学、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综合心肺功能的承受力,用他们掌握的知识结构进行科学设计,形成动作体系,并将根据几次实践之后收集的数据信息对动作进行调整。”
据悉,“舞蹈陪伴”长者舞蹈艺术疗愈项目不会向参与者收取任何费用。刘岩教授将带领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青年教师及13位大三学生,为国投长者公寓的长者们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公益科研性质的相关课程。课程以“中国特色舞蹈艺术疗愈”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动作为依托。“‘中国特色舞蹈艺术疗愈’体系在科研基础上经历了从0到1的创立过程。”据刘岩教授介绍,“我带着年轻的科研团队,从五行、太极、五禽戏、八段锦以及中国古典舞的传统肢体文化中提取基因,淬炼出了一套基本的动作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发展出了’舞蹈陪伴’项目的相关体系。”
近年来,用舞蹈疗愈身心的创意和做法不少,现代舞尤其多见,但鲜明亮出“中国特色”的少之又少。“就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各国的肢体文化也是不同的,我们想找到更适合中国人的、能从骨子里促进大家身体健康发展的脉络。”刘岩教授表示。
“舞蹈陪伴”的课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引领长者们进入“中国特色舞蹈艺术疗愈”的肢体语境,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动作方式、呼吸方式、思维方式;中期,引导大家形成组合;最后,长者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享受舞蹈,并尽可能地表达一些有创造性的内容。结项后,科研团队将对长者参与项目前后的一些身体指标进行科学比对。
“我们之所以坚持用‘舞蹈陪伴’这个词,就是希望能让大家理解,这个项目并不是要让长者们在三个月的课程结束后有一场表演,不是让大家化好妆站在舞台上跳一段舞。”刘岩教授反复强调,项目的意义在于让长者们没有任何压力地借助舞蹈来舒展肢体、体悟呼吸、分享快乐,“长者们有年龄阅历的积累,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人,我们想通过舞蹈进一步打开他们的思维和创造性,开启他们对于舞蹈更深层次的探究与理解。”
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王欣则表示,“‘舞蹈陪伴’长者舞蹈疗愈项目是学生们在刘岩教授的带领下,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服务社会的一种方式,用舞蹈使长者的身心和心灵得到升华,同时也让年轻的学子们养成社会公益的意识。”
此外,4月20日,“舞蹈陪伴”长者舞蹈艺术疗愈项目还将设立一场以“舞蹈艺术疗愈在老人群体中运用”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届时,中国、德国、英国的相关领域专家将在线进行主题研讨,分享舞动治疗领域的成功案例,并进行研讨,为项目提供更多经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