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都史译为“History of Beijing as a Capital”,北京中轴线翻译为“Beijing Central Axis”,棋盘路网翻译为“Orthogonal Grid Street Layout”,北京四合院翻译为“The Siheyuan Compounds of Beijing”……从1月16日起,涉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诸多关键词有了标准的汉英对照版本。当日,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编纂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关键词(汉英对照)》正式出版发行,给海内外读者了解北京历史文化、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一本工具书。
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刚刚过去的2022年,也是我国设立历史文化名城制度暨北京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为全面回顾4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历程及工作经验,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多方面合作开展系列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就包括编写出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关键词(汉英对照)》。本书从“历史沿革与营城理念”“保护体系与保护对象”“保护要求与保护措施”等三个方面,精选110个常用术语,依据有关国际组织文件、我国法律法规条文,并结合学术研究成果等进行解读,按照“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的高标准,以汉英对照形式出版。
这本书是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工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成果之一。据外研社相关负责人介绍,术语工程的团队,包括来自4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出版单位的上百位专家学者和翻译家,以及十余位来自多国的资深汉学家。
记者打开多个翻译软件后发现,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些专有名词,各软件翻译结果并不相同,例如百度翻译将中轴线翻译为“Zhongzhou Road”,有道翻译将“燕京八景”翻译为“Eight scenic spots in Yanjing”,“面朝后市”被译为“face the aftermarket”、“facing the future market”等,多数翻译软件对“左祖右社”、“四重城廓”的译文更令人摸不着头脑。参与编纂的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各界对名城保护的关注与日俱增,但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业性强,也鲜有全面系统的官方解读。因此,这本书既可以成为介绍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价值、发展沿革的科普读物,也是解读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业名词的工具书,还是传播名城保护要求、保护理念与介绍保护措施的宣传册。
打开这本书的读者就会发现,它以北京建城史、北京建都史开篇,并用了十余个关键词为梁思成先生誉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的北京老城进行画像,展示中国传统都城营建的伟大智慧。其中,四重城廓、以中为尊、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九坛八庙、六海八水等搭建起了北京老城的历史格局,街巷肌理、传统建筑色彩、胡同—四合院传统建筑形态、景观视廊、街道对景、城市第五立面等则描绘了北京老城的传统风貌。 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首善标准,以更多元的方式传递保护理念、凝聚保护共识,持续擦亮中华文明“金名片”。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