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电力需求侧响应提速 价格激励和市场机制亟待确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10-27 16:00

如何缓解电力高峰供需压力,一直是电力行业长盛不衰的热门话题。

而实施电力需求侧响应,是提升电网控制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电力供需协调优化的重要支撑手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期,地方上电力需求侧响应建设开始加速。

例如,10月湖南发改委提出,要健全电力需求侧响应交易平台。

9月更是动作频频,湖北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湖北省电力需求侧管理迈入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蒙西电网需求侧响应实施细则(1.0版)》;福建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福建省电力辅助服务可调节负荷调峰市场工作推进会。

总体而言,实施范围越来越大,参与主体也是越来越多。

我国电力需求侧响应需如何改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用电与能效研究所用电技术研究室主任陈宋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建议选取重点区域出台专项试点支持政策,建立能够引导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互利共赢的商业模式,通过先行先试的政策机制和商业模式,探索需求侧响应业务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路径。

而此前在全国首批四个电力需求侧试点城市中,负责北京与唐山两地建设的云智环能CEO张隽永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目前来说需求侧响应的市场环境还不是特别成熟,商业模式尚待探索,亟需政策的稳定性、收益率的成本可控性,以及基于电力现货市场的价格激励性。

电力需求侧响应处于起步阶段

需求侧响应是指电力用户对实施机构发布的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作出响应,并改变电力消费模式的行为。

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需求侧响应相关政策。《“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5%。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通过需求侧响应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其成本低于抽蓄等其他灵活性资源,在推动电力系统灵活性的过程中,需引起高度重视。

我国一直在稳步推进电力需求侧响应试点工作。2012年,在中新天津生态城首次针对居民用户试点需求侧响应。2014年,上海市首次启动全市范围内需求侧响应试点。

陈宋宋介绍,截至2022年6月,全国已有23个省份出台需求侧响应试点支持政策,政府专项资金、尖峰电价增收资金、跨区跨省富余可再生能源购电差价盈余、市场化用户交易电量电费分摊、供电成本分摊等多种来源,已成为需求响应发展初期的固定补贴来源;华北、西北部分区域启动了需求侧资源作为第三方主体参与电力调峰辅助服务的报价与结算试点,运行效果良好。此外,目前新疆等地也在积极制定政策。

目前,需求侧响应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如下问题,陈宋宋强调,首先是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支持政策,用户参与积极性不高,未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其次用户内部各类源、荷、储等设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参差不齐,具备联网能力的设备信息交互接口不统一、接入成本较高,用户级可调节潜力难以精准评估;三是标准体系不够健全,现有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标准应用实施缺乏监督。

我国电力需求侧响应处于什么阶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秀成对记者指出,相对于供给侧管理来说,我国电力需求侧响应处于比较滞后的起步阶段,国家未来应高度强化需求侧管理。此前,我国过度强调了电力供给侧,在具体实践中,一般是先预测电力需求,然后搞电力建设,核心是保供。与此同时,比较忽视电力需求侧管理,没有将其作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偏重”特征,同时也导致整体上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

多地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响应

目前,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措施和实施行动,如10月湖南省发改委提出,要健全电力需求侧响应交易平台,引导用户侧可调节资源以及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运营商、综合能源服务商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需求响应示范。

8月25日,云南电网公司组织开展首次需求侧响应工作,引导可中断负荷用户主动削减高峰负荷,全省89家电力用户参与响应,最大响应负荷136.53万千瓦,有效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缓解电网运行压力。

董秀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这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大进步,应该持续推动这种政策的继续实施。 “双碳”目标下,地方政府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控制能源消耗指标,实质上是开始在需求侧采取控制,通过政策调节能源消费趋向,该支持的产业要满足需求,而该抑制的高耗能产业则必须优化能源消费需求。

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动,9月23日,工信部发布征集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第五批参考产品(技术)及第七批示范企业(园区)的通知。本次征集围绕电能替代(电转供热、电转动力、电气化改造)、新型储能、自备电厂(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虚拟电厂、微电网、能源互联网、智能需求响应、智慧电能管控等方向。

董秀成指出,此举是为了推进企业进行节能降耗,助推企业尽可能减少电力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此外,企业更有动力实行技术改造,比如增加装备投资和技术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尽可能少的能源实现更大的产值。

据悉,工信部正加快培育一批面向工业的专业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为工业企业提供用能情况诊断、专业优化治理、系统评估评价等服务。

负荷聚合商呼吁调高电价收益激励

云智环能主要围绕用户侧(电力需求侧)的能源管理系统软、硬件集成及运维工作,为工业、商业用户提供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并作为负荷聚合商参与需求侧响应,并帮助企业分析其负荷特性,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判断其让出来的负荷数值,同时承担预测偏差的风险。

何为负荷聚合商?即把具备需求侧响应条件的电力用户组织起来,根据电力供需情况和系统调节要求,一起参与需求侧响应。并承诺要多用或者少用多少负荷,如果偏差太大,电网会进行处罚。

谈及具体实施过程,张隽永表示,现在各地电力交易中心提出响应的目标,负荷聚合商根据自己聚合的企业负荷情况去参与报量报价,而之前试点中负荷聚合商是只报量不报价,根据中标的额度去响应需求。同时,能源数字化对于需求侧响应非常重要,如果负荷聚合商申报时不清楚能够让出多少负荷,那所有的风险都是由其来承担,所以用户侧能源数字化是需求侧响应的一个前提条件和基础。

“我们在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早期试点中,发现北京市以需求侧响应为主,河北则以电力需求侧平台建设为主。我建议还是要尽量市场化,试点主要起培育作用,在试点和示范之后,市场化的手段要立马跟进,否则,之前的一些负荷聚合商可能很难生存下去”。张隽永说。

张隽永进一步指出,需求侧响应本质是市场化的行为,目前由于现货市场电力价格波动上限价格帽比较低,在需求侧响应和现货价格挂钩的省份,当前的收益率不太能够激励企业参与响应的积极性。在用户侧新能源接入比例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需求侧响应主要是为了调整空调负荷带来的波动。当前需求侧响应价格较低,响应次数不足,需要从业者能够找到产生正向现金流的商业模式,提前把这些基础设施布置到企业里,在未来电力市场成熟,新能源接入比例比较高的情况下,才能够有一席之地。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赵晓东介绍,近年电力需求响应推广到更多中小型电力用户,居民用户的空调负荷已参与到相关实践中,但补偿激励资金来源、市场机制有待完善。

“需要电网、信息通信、设备制造等领域专家共同研究制定针对各类可调节资源的信息模型,并加快完善需求侧响应技术标准体系,参考国外做法,针对信息模型、信息交互接口等适时推出强制性标准”。陈宋宋说。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灵活电网怎么建?新能源车来出力:有效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供需协同不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9-26
确保迎峰度夏电力安全
经济日报 2024-06-22
用户侧储能发展空间广
经济日报 2024-04-22
统筹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经济日报 2024-04-22
西部首座虚拟电厂 如何当好“电力搬运工”?
成都商报 2024-03-18
四部门:到2030年我国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上海证券报 2024-01-04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
宏观快讯 2024-01-04
湖北首个电力需求响应换电站建成 一座巨型“充电宝”每年省电费7万元
武汉晚报 2023-08-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