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膜的推广应用为首都农业的增产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地膜使用不当,回收不及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正值秋冬茬草莓、番茄、辣椒、黄瓜、生菜等作物定植期,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日前发布地膜使用及残膜回收指导意见。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意见提出,在正确选用地膜方面,应选用符合《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DB62/T 2443-2019)标准要求,在秋季覆膜上推荐厚度为0.014mm、耐候期不小于360d的地膜,便于人工或机械回收。同时,鼓励应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推动源头减量。
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不应使用铁钩等锐利工具,不可抛掷。运输时,不得在阳光下曝晒或雨淋,不得与沙土、碎金属、煤炭及玻璃等混合装运,不得与有毒及腐蚀性或易燃物混装。地膜应存放在清洁、干燥、阴凉的库房内,堆放整齐,严禁曝晒。
使用地膜前需进行精细整地,残留在土壤中的秸秆等坚硬物体容易刺穿地膜而影响效果。覆膜时不应过分拉扯地膜,以防止造成机械损伤影响后期回收,覆膜要求膜面平整、松紧适度,同时应覆土压实,防止大风吹扬。
在当季作物生育后期、休耕期及翌年播种前适时进行回收。根据作物类型、区域特点、种植方式和生产规模采用人工捡拾、机械回收及人工捡拾+机械回收的技术方法。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提醒,切勿长期将回收地膜堆放在田间地头,应集中转运,运输过程中不得与易燃、易爆或腐蚀性物质混合运输,运输过程中建议打包完整或采用封闭的运输工具,防止遗撒。贮存场所应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中,并设有防火、防风、防雨、防晒、防扬散、防渗漏等措施,避免露天堆放。地膜应经捆扎、打包后堆放,防止再次污染周边环境。存放地膜的上面不宜堆放其他东西,以免重压导致农膜相互粘连。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通讯员 赵海康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