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周中堂:乡村说书人
河南阅读学会 2022-09-02 17:00

儿时的乡村夏夜,天气热,蚊子咬,睡不着。这时乡亲们最大的享受,莫过于一边纳凉一边听书了。

记得当时一到炎热的夏季,就会有外地的说书人不约而至。

那时每年来我们村的说书人会有变化,但说书的地点却一直没变过,都是在张大爷家门前的碾盘旁。说书人之所以选择这个场所,一是这里地势开阔,可以坐得下几百囗人,另一方面是因为张大爷。

张大爷个子高高大大,性格开朗,是个热心肠,且家里有闲房,所以说书艺人来我们村都会住在他家里。张大爷不但照顾这些说书艺人的生活起居,还帮他们收说书的酬劳。那时的说书酬劳不是钱,是小麦,因为当时农村人都很穷,缺钱,但小麦还是有一些的。

每当说书艺人来到我们村,在张大爷家住下后,张大爷就会领着一个手拿布袋的年轻人挨家挨户去收小麦,也顺便通知大家晚上去听书。每家收多少小麦没有定量,多少随心意。平时乡亲们虽然节俭,但在给说书人的酬劳上却没人会太小气,一般都会把张大爷手里的搪瓷茶缸装得满满的。而这时,张大爷脸上的笑容也满满的--他为有这些大方的乡邻感到高兴,同时自己在说书艺人那里也会显得很有面子。

那些年到我们村说书次数最多的是刘瞎子。刘瞎子是什么地方的我已不记得了,只记得他书说得好,吐字清晰,语言幽默。

一旦刘瞎子来我们村说书,大人小孩都很兴奋,大家总会早早地做晚饭,吃罢晚饭就一手拿板凳一手摇蒲扇晃晃悠悠地来到刘瞎子鼓架子的周围,尽量找离刘瞎子近的位置坐下来。有的小孩还拿来了凉席铺在地上,以便瞌睡时可以随时躺下睡觉。

我最爱听刘瞎子说的书是《九女妖仙传》,故事的大概情节是一个穷书生在赶考的路上艳遇连连,一个人竟娶了九个花容月貌的妖仙,九个妖仙给他生下了九个儿子,最后九个儿子又都中了状元。这样的故事情节现在想起来是多么的荒诞可笑又不合逻辑,可当时却把乡亲们听得如痴如醉如着魔。

在刘瞎子说书那几天,要是谁家从田里回去晚了连饭也顾不得做也要先跑去听书,有的做好了饭还没来得及吃,一听到刘瞎子的鼓点声,就会端着饭碗往书场跑。

大家开玩笑说,刘瞎子说的书可以“治热治冷治瞌睡”。这虽是玩笑话,其实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一旦刘瞎子说到精彩处,即使大家热得汗流浃背也会忘记摇蒲扇;端着饭碗正往嘴里送饭的会把碗举到嘴边,既忘了往嘴里吃也忘了把碗往下放。

有一次老栓他老婆一边听刘瞎子说书一边用奶瓶给孩子喂奶粉,结果把大半瓶奶粉全洒在了孩子身上也浑然不知。孩子因为没吃到奶粉,晚上饿得哇哇叫,有人劝老栓老婆少听会儿书回去给孩子烫奶粉,可她听书入了迷,就是站不起来。后来老栓知道了气得直骂他老婆“狗日的”。因为老栓的这句骂,让大家伙拿他“开涮”了好多年。

那些年到我们村说书的除了刘瞎子外,还有一个忘记了姓名的老汉。

这个老汉具体说过什么故事我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唯一记住的是他在说书中间“插播广告”卖眼药的情景。他卖的眼药名我至今记得——叫“紫金定”。

记得他当时说到精彩处故意停下来卖个关子,说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但并不说出是什么“好东西”。而是先介绍这个“好东西”的优点与功效。等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他才在最后说出这个“好东西”是“紫金定”眼药。然后说自己这次从什么地方来,好不容易才弄到了多少支,由于数量有限,所以只卖给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且一位老人只能买一支,多买不卖。听他把这种眼药的药效说得这么神奇又是“限量版”,不少乡亲都动了心,很快那些眼药就被一抢而空了。

现在想来,这个说书老人当时卖眼药的方式,应该算是最早的“直播带货”吧。

如今,随着农村人口的外流,乡村的消失,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以往夏夜在农村听书的场景已很难见到了。不过在我内心深处,总是怀念那时的夏夜,以及在夏夜听书的情景。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短视频说书”各显神通 成了年轻人“蹲更新”的读书搭子
扬子晚报 2024-11-08
“牡丹”绽放江苏斩获三项大奖,王刚变说书人冯巩玩“飞花令”
扬子晚报 2024-10-27
说书“混搭”脱口秀 杭州创新演绎千年宋韵文化
中国新闻网 2024-07-03
新作|刘亮程:文学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想法,不是做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7
国家老年大学开放线上读书!“放大镜”“说书人”很贴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4-06
寻访 | 被遗忘的老北京五大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3
艺术|比真迹更“真实” 比真实更真诚 ——重临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新发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1
文学|周大新:夏夜听书
当代 2022-07-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