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关注教育抚慰心理 志愿者助老送温情 ​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23 11:00

【关键词】志愿者、特困老人、精神抚慰

在炎热的夏季,为困境老人送一把伞、一条凉被;在寒冷的冬季,为困境老人送去冬衣和棉被;在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失能老人有需要时,为他们送去轮椅、双拐;在空巢老人生活遇到困难时,为他们送去救助金和粮油、牛奶等营养品……怀柔老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志愿服务团队,为困境老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温暖与关爱。

搭建平台

共筑敬老同心圆

自怀柔老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仝殷作为一名志愿者和志愿者协会的管理者,一直参与助老济困志愿服务。2020年,在仝殷的带动下,取她名字的同音词命名的“同音暖夕阳”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了。目前,这支服务队有队员79人,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19岁,是一个老中青三代结合的志愿服务群体。这些队员包括来自区内机关单位的在编干部、高校师生、医务工作者、社工、出租车司机及低龄健康老人和社会爱心人士。两年多来,他们为怀柔区老人提供着“老人讲给老人听”大讲堂、老年继续教育、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物资发放、文体活动、义诊等多项服务。

“同音暖夕阳”团队经常组织50岁至75岁、身体健康的老人参观军事博物馆,并且将活动常态化,每周举办“老人讲给老人听”大讲堂,由怀柔区文明办原主任胡克稳等宣讲国学、家风等内容。同时邀请有一技之长的退休干部开展书法、养生保健、心理慰藉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在这期间,退休干部、怀柔区文联原主席陈东程带领团队,先后为全区6000余位老人提供了医疗养生、心理慰藉、文体活动等志愿服务,农村、城区的老人纷纷办起了作品展。

近几年来,团队有效整合了政府、社会、企业等资源,筑起敬老、爱老、护老的“同心圆”。

为民解忧

真情服务暖民心

对老年人的关爱,不光是送些慰问品那么简单,精神抚慰尤其重要。“同音暖夕阳”团队每每到渤海镇田仙峪村看望腿脚不便的90岁老人李玉珍时,老人总是握着她们的手说:“闺女们,你们可来了,我又好几天没跟人唠嗑了,以后你们有空可要常来啊!”

“只要你真情服务于特困老人,受助老人就会由衷地感谢你。”这是志愿者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怀北镇铁路社区89岁的黄秀琴因老伴耳朵残疾,难以与人沟通,常年闷闷不乐。“同音暖夕阳”团队马上启动“关爱老人心理健康”行动,定期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最终打开了老人的心结,使老人重新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杨宋镇太平庄村83岁的陈家俊和老伴无儿无女,因陈家俊住院、老伴又摔伤,一时生活难以自理。得知情况后,“同音暖夕阳”团队及时安排刘美玲前去定期探望,陪老人聊天解闷,并送去棉被、米面油及生活所需物资,不仅缓解了老两口的生活压力,也让老两口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北房镇北房村71岁的李长山,因独生子遇车祸身亡,儿媳改嫁,后来老伴又患了癌症,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李长山常常以泪洗面,对未来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同音暖夕阳”团队在获悉老人喜爱摄影后,便安排他到摄影班学习手机摄影,使他逐渐摆脱了精神上的折磨。同时,仝殷、郭春燕、刘美玲还常常去探望李长山夫妇,给老人送温暖,送关怀,让老人感受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如今李长山逢人就说:“我虽然没了一个儿子,但多了仨闺女,我特别知足。”

定向服务

老兵安享“夕阳红”

在助老志愿服务中,团队专门建立了“情暖退役老兵台账”,为他们提供定位定向服务。

宝山镇郑栅子村的李林珍是一位101岁的退伍老兵,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膝下无儿无女。去年老人百岁生日时,志愿者们专门带着生日蛋糕、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前往慰问,让老人十分感动。桥梓镇平义分村96岁的退伍老兵王宝清,由于腿脚不便,理发成了难题。团队从2019年开始对老人实施定向服务,定期上门理发。

渤海镇沙峪村退伍老兵郭福荣,因腿部摔伤需要定期去医院做康复治疗,团队专门为老人定制了生活用品大礼包,包括羽绒服、羊毛护腰等。当老人得知“同音暖夕阳”是志愿服务时,不禁感慨地说:“当年我是志愿军,今天你们是志愿者,咱们是一家人啊!”后来,老人身体每况愈下,在弥留之际,他再三交代女儿务必告诉团队负责人,把自己之前申请过的老年代步车转给有需要的人。

如今,“同音暖夕阳”在延伸政府服务功能、完善为老服务体系、深化为老服务品牌中,走出了一条创新帮扶之路,让空巢老人、特困老人、参战老兵和其他需要帮助的老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文并摄/贾祥伟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