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用正确方式为毕业感恩赋予别样意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18 16:30

6月16日上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2022届毕业典礼,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小伙苏正民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苏正民的老家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沙马拉达乡的一个小山村。15岁时,父亲积劳成疾不幸去世,他因家庭贫困而辍学。苏正民辍学后,当地政府为他办理了低保、提供助学金,让他得以重返校园。大学期间,苏正民获得了免息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等一系列政策帮扶。作为民商法专业本科毕业生,苏正民的《论志愿服务的政府责任及其立法规范》毕业论文写了2.5万余字,其中致谢部分有6000多字,“感恩”是他论文致谢的主题。

毕业季,感恩季。当莘莘学子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参加了毕业考试后便开启新的征程,那些曾经的过往值得回味,那些长久的陪伴值得感念,尤其那深深家长情,浓浓师生谊,都需要感谢与报答——感恩父母之慈,还以孝,感念老师之育,还以情,感恩祖国之恩,还以爱。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我们于时代的大背景下,在毕业离别之时,在人生进阶之际,去好好思考如何感恩,去好好表达感恩之情,去认认真真传递感恩文化,并在感恩的集中性释放中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一要重心而轻形。感恩是内心真挚的情感表达,因而遵从内心而随性表达,如此才能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不必刻意于酒席之欢和觥筹交错,对父母、老师、祖国来一次深情的告白,畅叙一下内心的真切感受,把之前想说未说的话尽情的表达出来,就能用心灵温暖心灵、用感动传递感动、用激情点燃激情。这个时候,家庭聚会上的深情告白,毕业典礼上的真挚倾述,留言册上的内心独白,甚至于无声中的深情鞠躬和紧紧拥抱,分别时的泪眼婆娑,都能打动内心触及心灵,获得更长久的情感共振。

二要重长而轻短。感恩当然需要“行在当下”,但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是个人之福和社会之幸,也是家长和为师者的共同目标。因而,眼前的感恩可以浓烈,就像甘烈的美酒那样香飘四方,但更要做到润物无声的长期坚持,将之塑造成为一种固化的人格修为,成为浸润于身液中的素养,可以长久坚持、愈久弥醇,让那些被感恩的老师和父母始终被牵挂、被惦念、被探视、被关怀。

三要重情而轻物。《诗经》有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毕业感恩不仅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感恩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并有了更坚实的物质保障,然而也出现了“物质的异化”,感恩的方式变得越来越物质化、金钱化和攀比化,已脱离了感恩应有的基本内涵,而助长了大吃大喝、迎来送往、互相攀比的不正之风。比如方兴未艾的“谢师宴”标准越来越高追求奢华,离“感恩”的初衷越来越远,成了个别人炫耀的“秀场”。如此不仅会加重家庭的负责,形成纷纷效仿的攀比风气,也脱离了感恩的初衷与本原,确实不能倡导与实施。学生还是纯粹的消费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比如用押岁钱置办一次小型的茶话会,或者亲自烹饪几道可口的家常菜,或亲手制作一个小纪念品,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效果上也会也会更好。

四要重群而轻独。个人的感恩表达固然不可缺少,并且要充满创意,如此才能体现差异性和个体化,而不至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同时,每个人的情感诉求不同,表达的方式也必然存在差异。不过,共同经历有着共同的情感,组织一次毕业感恩晚会,让每个人都以诉说衷肠,或送送礼物,或谈谈感受,或表达诉福,以集体的氛围去感染、传递和带动每个人,让那一刻的场景在内心定格,成为一种精神财富愈久弥坚。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是歌曲《感恩的心》当中,一句无比打动人心的歌词。毕业感恩,以正确的方式去打开才能不失其义,以正确的方式打开才能在未人的人生征程中“天高任鸟飞”,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文/唐伟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用更务实的举措帮助毕业生就业租房避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30
北青快评 | 毕业礼物各异 教育温度相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2
北青快评 | 对“花式送考”不必上纲上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8
北青快评 | “国风毕业照”彰显年轻人的文化自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6
北青快评 | 用司法公正裁判的引领让彩礼归于“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0
北青快评|远离“文字失语”需要“对症下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7
北青快评 | 警惕“卷起来”的“开学仪式感”贩卖焦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7
北青快评 | 毕业寄语“在挫折中成长”寓意深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