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副刊》清明问卷之4|萧振鸣:不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就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2 20:00

本系列为北京青年报 “《天天副刊》问卷 ”第二季

本卷主题:清明,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纪念、死亡与生命?

出题方:《天天副刊》编辑部

本期答题人:萧振鸣 鲁迅博物馆研究员

01

各地、各家清明节的习俗不同,仪式氛围也不同,或哀伤、或平和,或肃穆,或热闹……您个人比较认同的纪念方式是?

答:如何过清明节,我们在读鲁迅的过程中或有不少思考,比如少年鲁迅清明扫墓的事,在周作人的文中有记载,那景况是相当的讲究:“清明前后,大备船筵鼓乐,男女儿孙尽室赴墓,近宗晚眷助祭罗拜,称谓上坟市。”

关于死后,鲁迅留给家人的遗嘱有这么几条:“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鲁迅的话值得我们参考,清明节我们纪念亲友,更要管好自己的生活,这也是我对清明节纪念方式的态度。

02

聊聊对您影响最大的一次

送别生命的经历?

答:2003年,我的母亲离世,终年90岁。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最亲爱的人再也不能和我说话了。很长时间沉浸在回忆、思念的悲伤之中。然而生活在继续,似乎总能感到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和在天堂慈祥的注视,梦中也时常相见。无疑,她永远鼓舞着我的生活之路。

03

如果您身边曾有某个生命的逝去让您久久无法释怀,您是如何自我疗愈的?

答:讨论死的事,实际上是讨论怎样活着。年近古稀,经历送别亲友的事的比较多起来。离世的亲友中,有正常死亡的,也有非正常死亡的。生离死别,总是令人沮丧的事,但于我,没有久久无法释怀的事。

诗云:“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不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就好。

04

假如面对孩子,您将如何回答

“什么是死亡?”这样的问题?

答:四岁的外孙女动画片看得多了。忽一日,问我:“姥爷,你会死吗?”我对她说:“会呀,死了我们就不能玩游戏啦。”她眼中的死,就像下棋输了一样。还是让我们保持儿童的天真吧。

05

关于生与死,请推荐一部对您

最有启发的书籍或影视作品,理由是?

答:《辛德勒的名单》是给我印象很深的电影作品。商人辛德勒因目睹犹太人被屠杀而唤醒良心,奋不顾身营救灾难中的生命。揭示了生命与死亡、战争与和平以及人性的本质。那残酷黑白画面中的小女孩的红色衣裙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

06

或早或晚,人人都将面对疾病、衰老、失能、终点,在您看来,有什么方式和办法可以面对“死亡恐惧”?

答:鲁迅曾在杂文《清明时节》中讲了一个故事:“相传曹操怕死后被人掘坟,造了七十二疑冢,令人无从下手。于是后之诗人曰: ‘遍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于是后之论者又曰:阿瞒老奸巨猾,安知其尸实不在此七十二冢之内乎。真是没有法子想。”可见生时不轨,死时难安,曹操也有“死亡恐惧”。

我虽无为国捐躯的荣幸,也无为爱舍身的机缘,但求堂堂正正地活,踏踏实实地死,或许当灰飞烟灭之时,世界将更美好。

07

开个脑洞:如果您是自己一生故事的编剧,会如何设计这个故事的终局?

答:我一生的剧情平淡如水,终局是:我跨越生命的终点,穿越到一个到处是鲜花,充满爱、自由与和平的世界,并且没有死。

08

假如今生到此,您认为自己哪三项是最得意、“无愧此生”的?余生往后,您最想实现的、能体现您人生价值的个人梦想又是哪几项?

答: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并没有最得意之处。非要说三项最得意,那就是:对国家充满热爱,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家庭充满责任。我们这一代人,除了没有经历战争,却也受到过不少人生挫折,然而作为一个生命,已经很幸运了。

往后余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创作,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想说什么就不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这就是我的梦想。

约稿/李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喆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