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关口”前移
经济日报 2022-01-06 08:57

又一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落地。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以增强市场主体对宏观审慎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凝聚共识,切实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就是要防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而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正是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助于将防范金融风险的“关口”前移。宏观审慎政策的推出是为了筑起风险的“防火墙”,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顺周期累积以及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和跨境传染,提高金融体系韧性和稳健性,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性,促进金融体系的整体健康与稳定。同时,宏观审慎政策又有着“时变”的特征,能够根据系统性金融风险状况动态调整,从而起到逆周期调节的作用。

近年来,主要国际组织就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和最佳实践,主要国家也先后构建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工作,要求“关口”前移。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求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在此时出台《指引》,是立足我国实际,结合国际经验,落实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指引》出台后,如何做到可理解、可落地、可操作、能见效,是个关键问题。一方面,《指引》为宏观审慎政策打好了基础、搭起了框架。下一步,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如何找准金融体系关键节点,合理设置较高的监管要求,仍然需要进一步考量。另一方面,要让政策落地见效,关键是要协同发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这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创新金融调控方式,健全金融调控体系,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一是完善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处理好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二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三是健全货币政策决策与传导机制;四是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五是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这样一来,最终可形成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仍须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结合宏观审慎政策在我国的具体实践和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丰富和优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探索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机制。推动宏观审慎政策落地见效,切实提高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陈果静)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