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启动 增加英语学科监测
中国青年网 2021-09-27 11:42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方案》),启动第三周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并提出将监测结果作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等工作的参考,推动各地建立监测结果运用机制,加强地方监测机构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董奇介绍,国家监测有助于引导各地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及时转换工作重点,同时通过监测义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制约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有利于督促和指导各地集中精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到着力点,精准服务高质量发展。

监测对象是谁?监测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中的学段划分情况,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借鉴国际大型教育评估监测项目经验做法,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对象确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

同时,根据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施情况,对标《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确定了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心理健康为监测的九个学科领域。

“拓展学科领域是本次《方案》的一个突破。”教育部教育督导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要求,本次监测增加了劳动教育领域;为了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本次监测增加了心理健康领域;另外,为了监测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英语学科学习质量,推动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本次监测中还增加了英语学科,“实现了‘五育并举’全覆盖”。

据了解,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学生在九个监测学科领域的发展质量状况。二是监测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相关因素,如各学科领域的课程或教育活动开设、学生学业负担、教学条件保障、教师配备、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以及区域教育管理情况等。

《方案》对监测周期也进行了明确规定,每个监测周期为三年,每年监测三个学科领域。第一年度监测数学、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第二年度监测语文、艺术、英语,第三年度监测德育、科学、劳动。

监测结果如何使用?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强化结果运用是《方案》的又一大亮点,也是新一轮监测的主要改进方向。

首先是丰富了报告类型。《方案》新增了政策咨询报告和区县监测诊断报告,发挥监测服务政策调整和改进一线教育教学的作用。

其次是明确了使用方式。《方案》专门增加了“结果运用”部分,指出要从服务决策咨询、督促问题改进、支撑督导评估、引领质量提升四个方面运用监测结果,明确了向省政府反馈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清单,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将监测结果作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等工作的参考,宣传推广典型地区经验案例等具体举措。

再有是强化了地方责任。《方案》提出各地要探索监测结果与政策调整的联动机制,建立省级统筹、区县为主的监测结果运用制度,注重有关部门间的协同联动,加强地方监测机构建设等要求,强调监测结果要下沉到区县和学校,切实发挥监测服务教育教学改进的作用。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