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是购买“主力军”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打折的临期食物不够安全而鲜少购买。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临期食品销售渠道的拓展,购买临期食品正在成为消费新风尚。
除像陶菲菲这样线下购买临期食品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许多人还会通过互联网分享自己所在城市的线下临期食品商店信息等。
在豆瓣APP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内,有超过七万的“临期食品爱好者”。小组简介中写道“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临期食品不丢人!”
组内有各地线下临期食品商店“专楼”,组员们在这里找到、提供自己城市的临期食品商店信息;也有临期食品的“宝藏”网店分享:比价格、比品质、比终期……“还有20天可(以)吗”“当然可以了,我经常吃只剩一个星期的东西”。
在这里,年轻人聚在一起,分享各种渠道搜集到的临期食品信息,他们践行着自己的“小众”生活方式,并乐于把这样的消费观传递给更多人。
根据艾媒咨询今年1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目前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年龄为26-35岁的占比47.8%。2020年中国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驱动力是低价购买到需要的商品,性价比较高。
某便利店的一项调研显示,超七成的受访者愿意在门店内购买特价商品(临期品),这其中包括众多的年轻人。同时,数据显示,以今年4月和5月办公楼门店的临期品购买情况为例,“Z世代”(“95后”和“00后”)是临期品购买的主力人群。
中国肉类协会首席专家张子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临期食品市场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中国人一向有主张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文化传统;二是,如今消费者的文明素养日益提高,更加注意避免食品浪费;三是,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缺少计划性,加之不得力的市场营销,就造成了产能过剩。
张子平将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想节约开支的人,另一类是知晓各类临期食品安全性的“内行”。“各类临期食品的安全风险不同,消费者应学习一些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懂行’才能吃得放心。”
“中国年青一代的消费观念正在转变,买临期商品也更加‘大大方方’。”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进阶”中的“百亿市场”
豆瓣用户“Squalo”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在四五年前搜索某款零食时偶然发现“临期食品”这个概念。如今,她已经养成了一两个月下单一次临期食品的习惯,基本都是在网上购买,也会去设有临期食品专区的大型超市逛逛。
在连锁便利店“7-ELEVEn”北京西直门凯德MALL店内,顾客高先生告诉记者,由于不确定能否在保质期内吃完,自己会对临期的零食较为谨慎。不过,对于可以即买即喝的饮品,购买时通常不会犹豫。“最近一次购买临期食品是上个月,在超市买了六七瓶饮料,一折左右的价格很划算,两三天就喝完了”,他说。
北京市昌平区某社区超市的店员告诉记者,对于临期的饮品通常采取买赠的形式进行促销。不过,根据销售情况,商店对于临期饮料开始促销的时间有所不同,有的店从到期前两个月开始促销,有的则为前40天、前一个月,“如果临期时间更短,也会考虑加大力度,比如买一赠二等。”她介绍,夏天顾客对饮品的需求量大,“像一购物车饮料通常一周就能卖完。”
在北京化工大学北校区附近的一家便利店内,顾客白阿姨说,自己平时很注重节约水和粮食,如看到临期食品会优先购买。一位李同学则表示,如果卖家加大对临期食品的售卖力度,自己又能保证在过期前吃掉(如面包、饮品等),会优先购买临期食品。
消费者的认可让市场“钱”景可观。根据《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市场规模巨大。从供给侧来看,每年都将有大量的产品流入到临期食品行业,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也将成为“百亿市场”。
让临期食品吃得更放心
临期食品销路好,但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这也是许多消费者“观望”临期食品的最大顾虑。
张子平谈到,目前,有的售卖场临期食品货柜中存在生熟不分开、不同种类食品混放、不区分不同食品的适宜贮藏温度等现象,这些问题商家和消费者都需关注。
张子平表示,商家应依据食品包装上标注的贮藏条件(包括温度、光照、卫生等)分开摆放以防止交叉污染和变质,“不能将所有的临期食品都摆放在同一货架上,如果能提示消费者购买后如何保存,是否适合‘囤货’等注意事项就更好了,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对消费者负责。”
哪些类型的临期食品可以放心购买?哪些在购买时需要格外注意?张子平给出了如下提示。
瓶装的蜂蜜和真空包装的咖啡粉都是不易变质的食品,只要存放得当,在保质期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一些真空和充气包装的食品,如大米、膨化类零食,它们的水分含量低,属于干燥类食品,临期也能较为安全地食用;而越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如肉、牛奶、豆制品,也是细菌最“爱吃”的,要尽可能少买,如购买后不能一次用完,需在冰箱里用正确温度存放,不能为省钱而损伤了健康。
此外,还应注重临期食品的营养。“临期饮料通常没有安全问题,但也不要因为打折就多买多喝高糖饮品,尤其建议儿童少喝。”
商家如何“兼顾”临期食品的销量与安全?记者从某品牌连锁便利店获悉,该品牌的许多门店会针对临期商品设置“特价商品货架”。对于短保商品(保质期在24小时至72小时的),还引入类似航空公司打折机票的模式,对面包等鲜食产品,系统会根据门店产品效期、销量、未来客流量等维度预判,每15分钟会自动调节一次价格。
“短保商品的变价非常频繁,会在临近保质期时不断降价,晚上8点半之后,有大量优惠的便当、饭团、三明治、甜点,鼓励大家购买”,负责人称。
临期食品市场监管需加强
今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开始施行。其中第十二条内容为“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此外,一些地方性法规中也指出了对临期食品的处理办法。在今年5月27日开始施行的《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中就写道:“超市、商场、便利店、农贸市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预包装食品实施效期管理,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记者随机查看某电商网站的临期食品专卖店时,看到在巧克力的评价区有买家称收货时“化了”“黏成一坨了”,对此,卖家并未在评论区回应。在“我爱临期食品”组内,有用户发布“避雷”帖表示,有些店铺在原价出售临期食品,提示其他用户不要看到“临期”就下意识觉得便宜,导致冲动消费。陶菲菲也提到,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使临期食品的市场更加规范。
钟凯认为,临期食品市场目前还存在商家违法涂改日期这一隐患,建议消费者在正规商超购买临期食品。如果怀疑食品标签被涂改,可以拨打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12315”或者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12331”进行维权。
针对一些卖家保存不得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张子平表示,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检查力度,“进到库房和店面检查”;另一方面,要细化对商家处理食品的要求与处罚标准,“比如一些肉制品一旦达不到贮藏温度,微生物就会超标,直接吃会导致腹泻,因此必须要严格要求、并加大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