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出门溜达。寓所马路对面就是本教区的主教座堂,我非信徒,整日听它钟声悠扬,却鲜有涉足。今日路过时,意外发现教堂门口摆放着两百多双童鞋,参差缤纷,样式各异。待我知晓原因,不由得驻足凝视良久。
这两日加拿大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卑诗省Kamloops市一个原住民寄宿学校的旧址下面,发现了215具遗骸,其状怖极,震惊全国。死者全部是原住民儿童,均无任何死亡记录,最幼者仅3岁。
北美大陆的开拓史,原住民的血泪遭际是无法绕过去的篇章。加拿大的原住民,基本上由“第一民族”(即殖民话语中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两类族群构成。后来欧洲白人登陆,又与原住民女性诞下混血儿,称为梅蒂人,亦列入原住民。原住民是这片土地最早的主人,历经杀戮、驱逐、疫痛、乱离与践踏,现今约占加拿大人口的4%,大多生活在北部苦寒之地。
简而言之,加拿大这片土地自16世纪始,法国人统治两百年,英国人再统治两百年,1931年在威斯敏斯特法案中取得现代加拿大的地位。四百多年间,许多历史的黑洞吞噬文明的光芒,而其中最悲惨者,莫过于原住民寄宿学校。
自1830年代至1996年,殖民者要求原住民儿童必须就读于寄宿学校,并在1876年以法律形式确定。学校里以“教化”为由,禁止讲原住民母语,禁止原住民宗教,动辄暴力体罚,甚至性虐待。许多儿童没能活着走出寄宿学校,现今有据可查的死亡者就逾6000人,真实数据肯定更多,比如刚刚发现的这215位孩子就不在统计之列。大部分原住民寄宿学校都属于天主教会管理,这也是今天在天主教坐堂门口看到几百双童鞋无声抗议的缘由。
2019年2月,我坐火车去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探望利川老乡黄勇兄和老友王儒兄。雪大风紧,王儒兄开车带着我在城里瞎转,不亦乐乎。我俩在国家历史博物馆看了一个摄影展,是摄影师WilliamNotman在1850年代的作品展(照相机是1839年左右发明的,清道光十九年),他在魁北克采风,拍摄了大量殖民者与原住民的影像。
从博物馆出来,饥肠辘辘的我们去找餐厅,就在大街上看到了三三两两的原住民流浪汉,或乞讨,或瘫坐,或游荡。那些近似蒙古人的东方面孔,却不似我刚刚在博物馆的图片上看到的脸庞,他们或木讷或狰狞,酗酒滥药,癫狂褴褛,让路人避之不及。
王儒兄颇沉痛地告诉我,原住民的自杀率一直高居不下,乃无措憾事。这车水马龙的都市商圈,早已不是他们熟悉的故乡,而那些寒冷缥缈的部落旧地,也已经成了回不去的远方。他们是这发达国度里的伤疤,不会被人轻易揭开,亦没有痊愈无痕的药膏,唯有在自我的迷失与绝望里汩汩淌血。
这些都不是故纸堆里的历史,刚挖出215具儿童遗骸的寄宿学校是1978年才彻底关闭的,这些孩子大约就是我们上一代人。
整个加拿大,直到1996年才关闭最后一所原住民寄宿学校。加拿大政府为这些迫害正式道歉,则已经是2008年的夏天。而更多的原住民,今时今地依然还颠沛在被侮辱被歧视被无视的悲惨命途上。
这两天,加拿大全国政府机关都降半旗致哀,媒体都在孜孜不倦地谈论真相与和解。但是,普天底下的事情,虽有各自诠释的真相,又岂有一厢情愿的和解呢?
文/谭昊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