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交响遇见芭蕾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5月23日晚,中央芭蕾舞团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作——大型原创交响芭蕾《世纪》在天桥剧场首演。作品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的寓意精神进行艺术化的创作,选用著名作曲家关峡创作的四部交响作品作为音乐,以交响芭蕾的艺术形式,致敬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进的辉煌历史。
演出前,担任该剧总策划、制作人的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冯英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建党百年之际,中芭希望用交响芭蕾这样一种国际语言,传递出中华民族5000年来生生不息的拼搏进程。”
现场:“听见舞蹈、看见音乐”
为了高水准的完成交响芭蕾《世纪》的创作,中芭集结了一支蜚声海内外的优秀主创团队,由冯英团长担纲总策划、制作人,特邀著名作曲家关峡担任作曲,著名策划人、词作家、诗人、编剧朱海担任文学策划,著名舞美设计大师刘杏林为该剧创作了精彩的视觉形象。作品的编导团队则集结了费波、张镇新、王思正三位中芭创作团队中的中坚力量,并特邀中芭培养多年、有着热烈赤子情怀的旅美编舞家马聪共同向祖国献上最深情的表达。
5月23日的首场演出由中央芭蕾舞团音乐总监张艺执棒、乐团首席刘晓欢领衔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并特邀著名钢琴家谭小棠担纲独奏,以水乳交融的现场演奏让观众“听见舞蹈、看见音乐”。
演出开始,在磅礴的音乐背景中,女娲身着一袭红衣在人们的簇拥下亮相。补天的时候,整个舞台演变成一个巨大的宇宙天体,有一道长长裂痕的黑色天空从天而降,天光从裂缝中隐隐透出,一瞬间仿佛开启了人类和宇宙的对话。
音乐:讲述中国故事 传递中国人的精神
作为交响芭蕾,音乐是《世纪》舞蹈的灵魂,该剧音乐选取自著名作曲家关峡的《第二交响曲“希望”》中的第一乐章——“希冀与追求”、创作于疫情期间的交响曲《浴火重生》中的第一乐章“悲情的慢板”、深情宏大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奠基者”》以及炙人口的管弦乐作品《交响叙事曲》等作品。关峡表示:“交响乐是善于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艺术,通过至纯至美的芭蕾来表达这种情感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交响与芭蕾一起讲述中国的故事、传递中国人的精神,在舞台上产生了1+1=n的化学反应。”
作为《世纪》的指挥,张艺认为交响芭蕾与芭蕾舞剧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是用芭蕾讲故事,而是希望让音乐与舞蹈水乳交融。“尽管这四个乐章出自关峡老师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却在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提炼下呈现出高度统一,为编导和演员们提供了非常大的创作空间。”
舞蹈:在音乐和文学的基础上填血肉
《世纪》是费波、张镇新、王思正、马聪四位年轻编导在用创作书写着对伟大的民族复兴的美好祝愿,四位编导相互协作、各自分工,保证了作品整体风格的统一性。首次面对大型交响芭蕾作品,经过历时一年多的创作,编导们感慨良多。编导费波表示:“交响芭蕾不会叙述性地讲述故事,而是以更加抽象的形式去表达主题,剧中的人物都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去表达意象。”
承担第二乐章“愚公移山”部分编排的王思正表示:“音乐给了交响芭蕾清晰的基本结构,文学剧本又给创作提供了支撑,编导的任务就是在理解音乐与文学的基础上为作品填上血肉。如何用西方的芭蕾语汇来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精神,就如同‘愚公移山’一样,是一个不断探索、永无止境的过程。艺术所要表达的是永恒的希望,我们古为今用,就是想通过这部作品表达这个全人类共同的主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峻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