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马永生:2020年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攀升到73%和43%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3-07 10:04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在京举行。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碳减排的主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表示,我国一次能源自给率稳定在80%左右,能效不断提升,但与现代化建设要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能源结构不合理。化石能源占比过高,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仍达56.7%,石油、天然气分别为19.1%和8.5%,非化石能源为15.7%。二是石油、天然气自给能力不强。我国是油气进口第一大国,2020年对外依存度分别攀升到73%和43%。三是能源资源与消费市场逆向分布。煤炭、油气、水电等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西南,而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东南,制约了能效提升。四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不够。能源生产消费领域基础和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存在“卡脖子”风险。

他指出,我国要加快结构优化,立足国内保障能源供给。以清洁低碳为导向,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构建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使非化石能源到2025年成为消费增量的主体,能源体系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汲取风、光等产业教训,加强新能源发展顶层设计,建立行业标准、监管和政策支持体系,避免“一哄而上”,防止“烂尾工程”;大力发展氢能,既要用好工业副产氢,更要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不断提升“绿氢”比例;发挥我国地热资源优势,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实现规模高效利用。深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由燃料向原料转变并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压限”,统筹现代煤化工战略发展;坚持把油气作为重要战略资源,完善勘探开发机制,提升储备能力,大力开发页岩油气、煤层气,推进天然气大发展,守住原油产量2亿吨底线。

此外,还要把科技自主创新作为能源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化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牢牢把握能源发展主动权。重点围绕氢能等新能源生产消费、油气勘探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运行、分布式能源建设等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支撑引领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要深化国际合作,着眼全球拓宽能源渠道。在立足国内前提下,着眼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在能源生产、消费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增强开放条件下的保障能力,确保“买得到”“运得回”。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深化重大项目合作,建设一批长期可靠、安全稳定的海外能源基地。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加强与国际能源组织合作,发挥能源市场战略买家力量,增强与我国油气消费能力相匹配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蒋若静
编辑/熊颖琪
校对/项战

相关阅读
《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力争达30%
南方日报 2024-12-24
统筹多种能源融合互补
经济日报 2024-04-12
新能源行业大消息!国家能源局重磅发布
中国证券报 2024-03-23
首次掺氢天然气管道燃爆试验成功 我国加速氢能产业布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1-20
报告:上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194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6%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3
国家能源局:确保国内原油产量长期稳定在2亿吨水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2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推进“双碳”战略,我们不要自乱阵脚
澎湃新闻 2022-08-27
提升绿色发展能力需要一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光明日报 2022-05-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