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华南百色盆地手斧人群原料选择策略明显
中国新闻网 2020-11-14 14:11

百色盆地的大石片和大型石核标本,黄色箭头指示打击方向

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与广西、贵州考古文博及高校等组成合作团队,最新研究获得有关华南百色盆地手斧人群技术行为的新认识表明,旧石器时代百色盆地先民已具有对手斧制作石材的明显选择策略,并能够对手斧尖部刃缘进行更加精细、规范的修理。

2018年以来,中科院古脊椎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百色右江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大学和贵州大学等单位组成合作团队,开启对百色盆地含手斧石器工业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工作。他们最新完成对百色右江民族博物馆全部馆藏手斧等标本的研究成果论文,近日获国际考古学期刊《石器技术》(Lithic Technology)在线发表。贵州大学雷蕾博士、中科院古脊椎所李浩副研究员分别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百色盆地以砾石为毛坯的手斧标本

据论文作者介绍,以手斧为代表的旧石器早期大型工具组合,是古人类石器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广西百色盆地是中国最早发现手斧的区域之一,尤玉柱、李炎贤1975年报道了百色上宋村发现的第一处含手斧旧石器地点,由此拉开百色盆地旧石器研究的序幕。在百色盆地迄今近50年的发掘和研究过程中,考古学者积累大量珍贵的旧石器标本,为研究华南地区早期人类的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百色盆地以大石片为毛坯的手斧标本,黄色箭头指示打击方向

合作团队通过对原料质地、剥片技术与修型技术的定量统计分析,获得有关百色盆地手斧人群技术行为的新认识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

一是原料选择策略明显,硬度大、一端呈卵圆形的砾石原料更受青睐。

二是手斧毛坯以砾石为主,同时存在少量大石片毛坯,有组织性的两面剥片技术是获取大石片毛坯的主要方式。

三是手斧修型以单面为主(70.3%),两面修理也占一定比例(29.1%)。

四是手斧尖部的修型比例最高、刃角最小,与底部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可能指示不同的功能单元。

五是纵向修型片疤(打击方向与石器长轴平行或近平行)常见于尖部,起到减薄和规整尖部刃缘的作用。

六是沿右江河谷自上而下,手斧技术存在一定的变异性,上游大石片毛坯和两面修型的比例明显高于下游,这可能与不同区域砾石原料的大小有关。

百色盆地手斧标本,黄色箭头指示尖部的纵向修型片疤

合作团队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围绕百色盆地的手斧材料,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以期深化对华南含手斧石器工业及其在中国南方早期人类演化中的作用的认识。

文/记者 孙自法

供图/科研合作团队

编辑/郭琳琳

相关阅读
最新考古研究成果证实——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最早距今超过20万年
华西都市报 2024-08-15
泥河湾盆地110万年前古人类石器技术研究获新进展
央视新闻 2024-03-05
四川考古重大发现 出土近10万件文物 填补成都平原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
成都商报 2023-11-20
历史|稻城皮洛遗址:填补青藏高原旧石器考古空白
国家文物局 2022-02-20
广西医务人员进入百色边远山区村屯开展核酸筛查
中国新闻网 2022-02-10
百色4天确诊人数破百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派出工作组赴广西
北京青年报政知道 2022-02-08
百色4天确诊人数破百,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派出工作组赴广西
政知见 2022-02-08
广西百色本土确诊病例破百 织密防控网防范外溢风险
中国新闻网 2022-02-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