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国家游泳中心成功举办首届全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在水立方游泳池上铺设的冰壶赛道,得到了专业制冰师和选手的认可。但水立方成功变身冰立方,背后故事不少。
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水立方以其先进的设计理念,靓丽的外观,成为最受欢迎的奥运场馆。随着北京申办冬奥成功,水立方的管理者们提出了“水冰转换”的想法,把游泳池改建为冰壶赛道。
但起初,这个想法没能得到世界冰壶联合会的同意和支持。2017年3月,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致函北京冬奥组委,仍倾向于把游泳池用混凝土填平的做法。
但冰立方负责人杨奇勇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运营团队尝试了多种方案,最终确定在泳池内架设可拆卸钢结构。高度达到游泳池外缘,再铺设混凝土预制板。此后在预制板上安装可拆装的制冰系统及配套管线,实现了泳池到冰壶赛道的转换。
光是把游泳池填平,冻冰还远远不够。冰壶项目堪称对赛道条件最苛刻的运动,对赛道的平直度,稳定性都有最高的要求。为实现这一方案,水立方进行了场地结构、温度、湿度、照明、声学等多方面的定向科研攻关。
2019年底,国家游泳中心初次完成了“奥运标准”冰面的制冰工作,并成功举办了“冰立方”首场高规格冰壶赛事。“整场比赛,我们的冰面没有一丝晃动,现场检测,冰面的振动频率是25赫兹,人的运动频率是5赫兹。”杨奇勇说。
冰壶比赛是室内运动,对场馆的温度和湿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原先水立方是游泳中心,湿度较高。为此游泳中心升级了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对气膜外立面进行充气,提升,制造更大的换气,除湿空间,并升级了新风换气系统,大幅降低了湿度。
场馆还对温控系统进行了升级,在冰面温度达-8.5℃的情况下,冰面以上1.5米温度可达10℃以上,看台温度达16-18℃,使运动员和观众处于舒适的赛事环境中。
搞定了赛道,温度,湿度,水立方又向冰壶项目制冰工艺发起挑战。杨奇勇介绍,为了冻出一条没有瑕疵的赛道,首先需要悬浮物基本为零的水。“水立方游泳池用的就是市政用水。为了适应冰壶比赛的要求,特意进口了一台TDS过滤水机器,过滤掉水中的悬浮物。”
面对冰壶赛道出现冰面裂缝问题。科研团队采用现代力学的热-力耦合机理,微观到冰的分子结构,再通过群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冰面和室内环境的精确控制,达到让冰面“听话”的效果。此外,冰立方团队通过研究,建立起覆盖全建筑空间、集成多种终端、自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群智能控制系统。
杨奇勇介绍,现在的冰立方可以完成多种模式的更新和切换,为冬奥赛后场馆的冰上、水上,赛事、演出,展览、参观等各类活动提供功能、环境保障。“我们拥有20天完成从游泳池,到铺好冰壶赛道底层冰的技术能力。”杨奇勇说。
从水立方成功进化后,冰立方仍在应用观赛新技术,让场馆更好玩。杨奇勇介绍,5G新时代,他们也在考虑,在冰壶比赛中,应用新兴的AR、MR技术。希望让冬奥赛事观众在观赛过程中,得到定制的个性化赛事信息的服务。杨奇勇希望,此举将发掘出奥运赛场的娱乐属性,赛后应用于场馆的旅游参观业务,也将使双奥遗产变得更加好玩。
摄影/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张晨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褚鹏
编辑/周学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