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湖南石门山区教师背背篓送教材 教师: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3-19 20:27

近日,很多学校纷纷开展线上教学。湖南石门县壶瓶山镇中心学校的7名老师,为了不耽误孩子们学习,背着背篓穿越崇山峻岭,走了1000多公里山路,最终在一周内将576套教材送到学生家中。而这一趟趟山路,饱含了教师对学生的暖意。在送教材的路上,女教师们曾抬走塌方石块、相伴走高吊桥。而当教材顺利抵达学生手上的时候,教师们感概称,“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同时,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山区学生尽管遇到了网络及信号等问题,但他们在教师们的帮助下,克服困难、认真上课。而教师也表示,希望这段时间过去后、尽快开学,能通过教书守护这些“小树苗们”健康成长。

湖南壶瓶山镇老师背背篓送教材 学生一路小跑相迎

在湘鄂两省接壤地带,屹立着一座秀美的壶瓶山。壶瓶山主峰海拔2098.7米,被誉为“湖南屋脊”。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壶瓶山镇的乡村道路已有改善,但部分地方仍需步行。据悉,壶瓶山镇有21个村576名3年级及以上小学生在壶瓶山镇中心学校就读。

近日,壶瓶山镇中心学校开始线上教学。3月4日,学校在收到石门县教育局的新教材后,随即决定将教材送上学生家里。

“虽然山区送教材会困难一些,但我们要克服困难,把教材送给每一位学生。”据校长郑家武介绍,送教材的老师共有7名,绝大多数是当地人。除了男教师以外,还包括不少女教师。老师们在确定学生家庭住址后,规划路线,分成三组,将教材清点打包并装进学校安排的车辆。

而在大山深处,老师们则背起背篓,步行到学生家中。最终,他们共花费一周时间,走了1000多公里山路,将576套教材完好送至每个学生家中。

“刘依晨,老师给你送书来啦!”送教材的老师说。这名学生听说老师们给自己送教材来了,一路小跑着出门迎接,跑到老师身边后接过教材,笑着说,“谢谢老师!”

送教材路上曾抬走塌方石块、走高吊桥 女教师: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3月5日,教师张炜娅特地换上一身轻便的衣服,将40套左右的课本装进背篓。作为一名女教师,张炜娅背起一个高度到头中部的背篓,步履显得有些沉重。一段时间之后,她慢慢适应了背篓的重量。“接到任务的时候大家都欣然接受,很乐意去做这个事。”张炜娅说。

3月6日,张炜娅与另一名女教师从镇上驾车出发,随后在大京竹的公路上突然被塌方后的山体拦住了去路。由于另一面是悬崖,两名女教师只能下车,合力抬走拦在路中央的石块。她们给家住山顶的刘玉山、杨雨嘉两名3年级学生的家长打电话,告知家长她们会晚到一些。当天下午四点左右,两名教师看到家长在家门口处远远地望着她们到来的方向。令张炜娅感动的是,家长们还准备了水果、茶水和饭菜来欢迎她们。但考虑到返程时间,张炜娅与同事推辞了。

由于学生们的住址地点比较分散,有的村子路不好走,需要背背篓。在送教材的路上,张炜娅与同事们要通过不少吊桥。由于吊桥位置比较高,背着重背篓的教师们走在吊桥上,摇摇晃晃。在遇到特别高的吊桥时,教师们互相帮忙,先将背篓接过去,再小心走过桥。

据张炜娅回忆,她与同事去过的最高海拔处有一千米左右。其中,有一位留守儿童住在半山腰,路程很远。张炜娅曾打电话跟家长商量,想把教材放在村子里一处地方,请家长前去自取,但家长却表示不太方便自取。当时几近天黑,张炜娅觉得心里有些委屈的,但还是将教材送去学生家中。在学生家里,张炜娅发现孩子的家长只有一个行动不便的老爷爷,便理解了老爷爷不能自取教材的难处。

送完教材后,教师们在家休息了两天。虽然教师们身上有被树枝挂伤的痕迹,但张炜娅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教师是一个平凡的工作,送教材也是一个特别普通的事。我们校长说,‘把平凡的工作做好’。我们就是本着这条宗旨去工作的。而当教材真的送到学生手上的时候,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张炜娅说。

山区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克服困难认真上网课  教师:希望帮助“小树苗们”健康成长

现在,拿到教材的学生们开始上起网课。但上直播课时,张炜娅发现班里44名学生,上线的却不到20人。张炜娅很快想到,有的学生没有电脑设备,山里有些地方手机信号也不好。于是,张炜娅调整上课内容,将课程内容以复习上学期内容为主,辅以部分新课程内容。考虑到网络问题,张炜娅通过电话或视频两种形式来与学生沟通,使用图片形式布置作业。同时,她还录制了多个短视频讲解数学题,以便学生们能够随时查看。

虽然在山区上网课面临一些困难,但张炜娅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学生们在学校也会有调皮的时候,但他们总的来说是爱学习的。有一次,一个学生的手机没电了,他在广东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孩子作业可能会晚一点交。那位学生妈妈的语气听起来挺着急的。”

作为当地土生土长的人,张炜娅能体会孩子们的求知欲。今年27岁的张炜娅工作有7个年头了,壶瓶山镇中心学校也是她的母校。在湖南读完大学后,张炜娅选择返回家乡,想通过教师职业建设家乡。“我是享受国家政策的师范生,而且我是大山的孩子,自己的家乡自己建设。”张炜娅说。 

多年来,张炜娅也见证着学校一点一滴的变化。之前,在她的印象里,只要一下雨,操场便布满泥土,老师们要拿着水瓢去操场舀水。但现在,学校的操场铺上了塑胶跑道。学校还修建了教师专用的周转房,解决外地教师的住宿外地。“乡村教育能不能留住老师是一个问题,但我们学校也在越变越好。”张炜娅说。

最后,张炜娅告诉北青报记者,未来会继续做好工作,希望通过教书帮助“小树苗们”健康成长。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夕
编辑/董伟

相关阅读
新学期中小学教材上“新”,专家详解改版新变化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27
《春风化雨》27日登陆北京卫视 佟丽娅出演乡村教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6
震惊法国!女教师课上被16岁学生刺死,马克龙:极度震惊
环球时报 2023-02-24
教师节|老师,您辛苦了!
南师国学堂 2022-09-10
尺寸教材 悠悠国事——一本优秀教材是怎样炼成的
光明日报 2021-12-07
一所山区小学的“双减”秘诀
新华社 2021-12-06
石景山区体育教师和世界冠军联手创编冰雪课间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23
第二届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与教师教育论坛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