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文学为何让人着迷?张莉主编2023年短篇小说、散文年选新书分享会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3 12:14

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当代散文年选系列《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茉莉为远客:2023年当代散文20家》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围绕“越轨笔致的魅力:文学为何让人着迷?”这一主题,张莉教授与徐则臣、乔叶、鲁敏、韩浩月、李唐、杜梨、马亿、梁豪、蒋在、焦典等10位作家一同向读者分享文学的魅力。

张莉谈编选初衷:呈现中国当代文学丰饶的风貌

张莉教授和她的团队从2019年开始做年选相关的相关工作,至今已有5年,“年选系列”已成为业内标志性品牌,是读者了解当年文学创作成就的重要窗口。“呈现中国当代文学丰饶的风貌,这是我做年选的初衷。”张莉谈道,“每年发表和出版的作品太多了,做年选可以帮助读者节省时间,看到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最优秀的散文家的作品。”

每年,张莉和她的团队都会从海量的作品中筛选出大家心目中最能代表当代创作成就的短篇小说和散文20家。出于对质量的担心,她对自己的选篇做过调查,发现不少文学奖项如鲁奖、百花奖、郁达夫奖的入围或获奖作品中都有曾经被自己选中的作品。为优秀作品开心的同时,张莉也表达了自己的欣慰,某种意义上,这意味着她和团队的工作经受得住行业和时间的考验。

谈到编选的原则,张莉最先提到文学对时代的记录。“优秀的作家记录下了我们当时的那些生活,今天看起来2022、2023年的生活已经过去,但是看2019、2020年的选本,当年的生活被这些作家非常详细的记录了下来,不仅仅是当时的生活,今天看起来还有镜像之感,这是编年选思考一个重要的维度,也就是要和时代共振。”

此外,张莉认为年选需要反映出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不同的梯队,不同的作家对同一件问题的看法。同一时空下,不同的作者和他们的作品间是能够产生对话的,无论是年轻人与年长的人,还是男性与女性。因此,她的选本中既有东西、邓一光等非常著名的作家,也会有5到6个名额给最新的年轻作家。“要搜集这个时代最经典的声音,也要搜集这个时代最新锐最年轻的声音。今天的选本有很多,但这部一定是最丰富最多元最新锐的版本。”张莉向读者说明,多元指向的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开放性,“我的选本是面向未来和青年读者的,这也是这部年选一直持续至今每年都深受读者欢迎的一个原因。”

作家评价:选本对文学史有重要的记载意义,为历史构建提供无数人的命运和细节

作家徐则臣说,好的文学作品跟好的文学选本都是有预见性的。对选本来说,虽然作品本身完成于过去,但当编选者的认识足够深切,那么此刻所感受到的问题便有穿透时间的价值。“它不会是今天可以结束的,一直可以延续到未来,这是向未来敞开的背景,而很重要的使命寄托在年轻作家的身上。”

作为《人民文学》杂志社的副主编,徐则臣与张莉同样在年轻作者身上倾注着对于未来的希望。“大部分的选本都是建立在成名成家作家的角度上,因为这样最保险,都是读者熟悉的名字,而如果一个选本拿过来,读者发现一大半名字不认识,会认为是不可靠。但我恰恰认为这样的选本是最可靠的,是最忠实于当下的生活。”徐则臣说,“这是目前我最喜欢的选本。”

作家乔叶分享了自己对短篇小说的理解,她借用了一位前辈关于小说的提炼,短篇写感觉、中篇写故事、长篇写命运。她说:“我很喜欢短篇是写感觉,这种提炼特别符合我个人的认知力,好的短篇都很长,这个“长”并不是指篇幅的长,一定要写多少字,长是一种信息量丰富的表现,写人性、情感、社会生活的信息量非常丰富,哪怕很短几千字,大家里面信息量可以解构得非常多,这是好的短篇。”

作家鲁敏从历史的视角探讨了文学价值,“选本对文学史而言有特别重要的记载的意义,它对所谓的历史的构建是提供无数人的命运和细节。”所有消失个体的一生,我们度过的一生,都可以以文学的方式被记录下来,最终给人们以抚慰。她说,“个体很渺小,大部分时候会被历史淹没,而若干年后这个选本可以参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建构,提供给子子孙孙,看到这些消失的人是如何度过的。这个选本会一直留在我的书架上。”

作家韩浩月长期从事评论写作,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家,他以评论家的眼光谈到了近年来作家创作趋向。“最近这两年来散文作者和小说作者不约而同的写作的方向和风格,是对真实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想通过描写真实来讲述生活。经历过去几年貌似正常生活下姿态下隐藏了一些带有伤痕的内容,这些伤痕适合小说也适合散文来表达。张莉老师入选的文章,失去了对才华展示的兴趣,看不到华丽的辞藻,看不到作者在显示对语言的操控力,所有的作品是从真实出发写真实的感受。”

青年作家声音:在一些不那么好的时刻,会不可避免地想到文学

1996年出生的作家焦典是本次活动上最年轻的嘉宾,但在张莉年选中,她的小说《暴雨过境》已显示出成熟作家的老练。“我会思考,文学也并不是那么好玩的东西,好玩的东西太多了,最后为什么文学还是会留下来的?”她说,“我相信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学也可以过得很好,我是这么相信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不那么好,至少他有一些不那么好的时刻,都不会不可避免地想到文学。那些在别人看来风平浪静,但是你的内心有很大的触动的时刻,这些是文学的时刻,我会记住这样的时刻。”

梁豪也是一位青年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我们唱歌去吧》入选了《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关于此次活动的主题,梁豪分享说,“越轨的笔致,意味着本身有一个轨道,但是突然间偏离了那个轨道。偏离让我们的文字乃至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暧昧,很多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很多东西也不是非对既错的,就是似是而非、混沌当中生活才如此迷人,因为当中充满了弹性,那是一种人生的弹性、那是一种人之为人的弹性。”他说到,看似同样的环境中,看似有普遍性的人,其实是有可能完全不同的,“文学要识破这些,我们要写出不同。”

青年作家李唐的小说《饲育》是短篇小说年选中特别具有异质感的一篇文字, 对于这次入选,他真诚地谈了自己的感受:“我自己喜欢的是个人的写作的兴趣,可能会喜欢写一些自己想不太明白解决不清楚的方面,有时写出来也不知道这个小说算是成功或是失败。在特别没底的时候,得知入选这个消息,这给了我一些信心。我想起码它可以打动至少一部分的读者,尽管这部分的读者很小众,但是它是可以打动一些读者的。”

新书简介:两本书代表过去一年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的面貌

《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收录了邓一光、徐则臣、乔叶、笛安、林森、马亿、东西、罗伟章、鲁敏、黄昱宁、斯继东、南飞雁、蒋在、盛可以、班宇、杨知寒、雷默、李唐、梁豪、焦典等20位当代名家的短篇小说新作。这些作品深具人文情怀,在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展现出不同代际作家的创作轨迹和审美追求,充分显示了文坛新生代不可忽视的力量。

《茉莉为远客:2023年当代散文20家》收录了李敬泽、陈冲、胡学文、陈年喜、沈念、韩浩月、陈蔚文、刘亮程、丁帆、任芙康、傅菲、庞余亮、黄灯、杜梨、阿来、翟永明、格致、王恺、龙仁青、李晓君等20位当代名家的散文新作。这些作品既书写了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世界,展现出了不同代际作家不同的审美气质,是读者了解2023年散文创作成就的重要选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文学|用女性视角打开看世界的维度 发现故事下的另一个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8
文学|“微时代”文字手艺人默音 暌违十年的中短篇小说集力作《尾随者》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9
中国当代文学的西部片 韩松落全新中短篇小说集《晚春情话》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7
继承“短篇小说圣手”文学遗产 林斤澜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6
文学 | 张莉:“脱口秀”的兴起,或短篇小说的魅力
收获 2023-04-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