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湖北初步完成生物多样性“人口普查” 让“消失”的小众珍稀植物重现
武汉晚报 2023-12-25 13:07

松树的松针一般2根“并握”,而在大别山区,有一种5根针叶“抱成一束”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大别山五针松,在野外只发现了4株原生树种。12月22日上午,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我省初步完成生物多样性“人口普查”。

湖北首次发布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

据湖北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陈再达介绍,2021年,省生态环境厅启动实施了包括武汉蔡甸区在内的神农架、丹江口、黄梅、蔡甸、石首、点军区、巴东7个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观测评估试点,目前已完成试点任务。此次调查共记录维管束植物2930种、脊椎动物486种、淡水水生生物1140种、昆虫644种、大型真菌423属种。

通过试点效应,省内各市州相继启动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宜荆荆恩神”五地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定》,强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制保障;宜昌市在全省已率先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站长郑联合表示,湖北先后两次组织完成了全省陆生野生动物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以及17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14个濒危野生动物、野生兰科植物专项调查,基本摸清了我省陆生野生动植物家底。

其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主要是指分布地域狭窄或呈间断分布、野外种群和个体数量极少(低于稳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种群)、人为干扰严重和随时有灭绝风险的野生植物。它们具有重要的生态、科学、文化和经济利用价值,是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

对于这些濒危植物,目前主要通过就地保护与种质资源保存、迁地保护与野外回归等措施,以确保种群得到有效拯救与恢复。

前不久,湖北省林业局发布了《湖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这是湖北首次公布濒危植物名录。名录共收录了30种野生植物,分别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杉、大别山五针松,以及二级保护植物和其他“小众”珍稀植物台湾杉、榧树、秦岭冷杉、大果青杄、峨眉含笑、罗田玉兰、巴东木莲、油樟、闽楠、楠木、毛瓣杓兰、花榈木、红豆树、洪平杏、亮叶月季、小勾儿茶、永瓣藤、庙台槭、钟萼木、疏花水柏枝、叉叶蓝、陕西羽叶报春、湖北羽叶报春、长果秤锤树、黄梅秤锤树、湖北梣、扣树、七子花。此举为保护和利用陆生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玲玲说,省环科院与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建沉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围绕生物多样性、水生态、湿地生境、湿地碳汇等方面开展监测研究,为后续湿地生态保护及修复提供数据支持、建立基础保障。

湖北省环境执法监督局三级调研员余其勇介绍,湖北完善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长效机制,严格依法查处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违法问题,切实维护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安全。

这些野外调查、观测工作的持续开展,以及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的强力推进,有助于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流域综合治理,筑牢湿地生态屏障。

助力极小植物种群“消失又重现”

据悉,湖北正在着力建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繁育基地,抢救性保护了水杉、黄梅秤锤树、庙台槭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大别山五针松是松树中仅有的一种五针叶的品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缓慢,自然繁衍困难,残存于大别山区北麓的安徽和南麓的湖北,原生树种发现不足500棵,湖北境内仅存4棵。

2020年以来,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在英山县桃花冲建立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繁育园,以繁育大别山五针松为主,开展了野外回归科学研究。

1984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在三峡地区发现疏花水柏枝模式物种,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这种植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生长在长江水位涨落带的砾石滩,它具有一种有趣的“反季节”生长特性:夏秋休眠,冬春繁殖。每年的长江丰水期,疏花水柏枝在水下休眠,到了枯水期又开始迅速生长繁殖。

近年来,科研人员陆续在湖北宜昌、四川宜宾和泸州等地,发现了疏花水柏枝新的分布点。它的根系发达,对河滩水位涨落带能起到保土固沙和绿化的作用,对恢复长江生态环境和提升长江沿线两岸风貌有着积极意义。

七子花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0多年前,它被外国研究者在湖北西部搜集并定名,陆续扩散至世界各地,成为优良观赏植物。而在它的湖北原生地,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以为它已经灭绝。所幸,直到去年,人们在湖北谷城的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新发现了它的身影。

陈再达介绍,目前,全省划定3.73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相当于全省国土面积的1/5,设立省级以上重要生态功能区46个县(市、区),全省设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46个、重要湿地64个,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35个,铸牢了保持全省生态系统稳定性重要“底盘”。

对此,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江明喜研究员认为,这些物种的发现与重新发现,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初显成效。大量保护区的建立,也为这些“消失又重现”的极小植物种群提供了安全的繁殖地,有利于促进物种的恢复与再生。

文/金文兵 李斌 高原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全市首个野生植物保护小区在房山揭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6
云南:累计1.1万余株濒危植物德保苏铁回归野外
中国新闻网 2023-09-19
北京发现丁香叶忍冬最大实生群落 初步统计超过100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7
北京为生物多样性立法有哪些?
北京新闻广播 2023-04-26
拯救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三部门印发规划
云南省人民政府网 2023-01-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