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摸清“家底” 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台在行动
北京丰台官方发布 2023-11-05 15:56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系统掌握丰台生物多样性现状,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治理水平,丰台区启动了全地形、全要素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及评估工作,调查样方样线500余个。

在河西山区,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正带队开展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目标是查看布设在山间的红外相机。这些红外相机会通过红外线,自动感应并捕捉动物的画面。这样的点位全区共有150余处,每一处,都需要调查队员定期前往查看和维护。在园博园,红外相机就捕捉到了亚洲狗獾,这是首次在城六区发现亚洲狗獾分布。作为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近危物种,亚洲狗獾以鼠类、鸟类、昆虫、蚯蚓、植物果实等为食物来源,栖息在森林、山坡、灌丛、田野、荒地、水渠及河谷溪流等环境中。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分布于大兴通州一带,随着栖息地的破坏,此后几十年间市区再无狗獾的发现报告。

不仅是狗獾,此次调查还发现了黄鼬等在食物链中处于中高层位置的食肉目哺乳动物,这些野生动物在丰台地区的公园绿地长期生存、抚育后代,标志着丰台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生态系统结构更加稳定、生态系统质量更加优质。“虽然上山下山路途辛苦,但是看到红外相机里又拍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照片,就感觉很兴奋,疲惫都会一扫而空。”调查人员如是说。

深夜十点,调查队员出发,开始了夜晚两栖爬行动物的调查。“很多两栖爬行动物都喜欢晚上出来,所以夜晚调查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调查专家如是介绍。夜间亮度较低,要想发现前方的动物,就需要集中注意力观察。一路上,或行走溪边,或跋涉草丛,凭手电筒和头灯的光,调查周边动物。身形小巧的动物也难逃调查队员的“千里眼”。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调查组不仅需要深夜行动,也需要清晨出发。“鸟类一般喜欢清晨和傍晚出没,所以观察鸟类,不仅要起早,还要天气好。”与其他类群的调查相比,鸟类灵活,不太容易捕捉到它们出现的踪影,因此调查员们都练就了一双“顺风耳”。

此次本底调查记录到鸟类34科57种,发现国家二级重点动物4种,即画眉、红隼、燕隼、雀鹰,还记录到北京市两爬类保护物种4种(中国林蛙、黑斑侧褶蛙、赤链蛇、白条锦蛇)。这些鸟类和两栖动物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丰台区水环境质量的显著提升,也证明了丰台区近年来的自然修复成果显著,能够为候鸟、留鸟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不仅是动物,在2m*2m的样方内,调查组正记录着植物多样性调查。植物调查,调查人员不仅靠眼观还要利用嗅觉记住植物特有的味道,利用揉捻了解植物的手感,甚至透过叶片的透光度和脉络记住植物的信息。无论是烈日炎炎的下的社区公园,还是大雨后道路湿滑泥泞的山区,调查员们一路前行,踏勘样线上百公里,布置样方几百个,记录到丰台区植物121科82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水杉、红豆杉、银杏),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大叶白蜡、鹅掌楸)及北京市保护物种3种(流苏、白杄和旱柳)。

丰台区作为中心城区,率先开展全面、系统、科学的本底调查工作,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体现。此次大规模的“摸家底”,既全面展示了丰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又对支撑下一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和行动的落实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是一项周期长、专业性强的工作。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将切实提高工作站位,及时调整调查方案,抓好工作落实,推进我区的系列物种名录、调查数据有序更新。同时,持续优化研究思路,拓宽研究方向,关注重点物种及灾后生态薄弱区相关工作,以联通生态廊道为重点,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编辑/叶婉

相关阅读
丰台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发布 累计记录动植物超千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3
丰台区生物多样性家底更加丰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6
“生物多样性之都”向美而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2
海淀已建成11个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人工鸟巢八成已入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19
密云生物多样性“家底”调查揭晓,“寒号鸟”首次闯进高清镜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