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感悟|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需要勇气,幸福需要指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30 19:00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有一个是我们一直都在思考的。

那就是:怎样理解幸福的人生?

幸福是全人类的目标。更重要的是,通往幸福的道路在于拥有共同体感觉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个体心理学强调个体发展,重视提升共同体感觉。而共同体感觉正是经由勇气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对自己和他人都有益的社会态度共同造就的。”

在《当阿德勒谈勇气》一书中,作者杨瑞珠、艾伦·米勒林以及马克·布雷根详细描述了什么是勇气,并提出了5个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人生任务,分别是“工作”“爱”“社会关系”“与自己和谐相处”“与世界和谐相处”。

在这五大人生任务中,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而我们所采取的态度,会使故事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而勇气在我们面对这些人生任务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书以阿德勒心理学为基础,帮助我们了解人生任务的内核运行逻辑,以及如何通过心理暗示、心理揭示、内心定向等心理学方法与工具激发勇气,从而获得幸福。

最终我们会发现,那些拥有勇气的人能够与他人合作,投身于社会正义;而那些缺少勇气的人,则会深陷功能失调的人生。

一、富有力量的勇气

曾有一个年轻人询问大师:“师父,何为勇气?”

大师深思熟虑后回答:“没有任何意义。勇气只存在于行动中。”

见年轻人不解,大师补充说:“就如同旅行一般,唯有迈出第一步,答案才会揭晓。换言之,你只能透过已完成的事情窥见勇气,然后将伟大的想法付诸行动!”

在《当阿德勒谈勇气》一书中,作者是这样描述勇气的:

“勇气是一种心理建构,它与创造性的力量息息相关,这股力量推动着我们通过良好的补偿从不足感走向优越感,而且这一过程会带来对社会有益的行动。勇气更是一种精神力量,促使个体在面对逆境、多重价值观、困难与诱惑时,仍能勇敢前行,不屈不挠,并且坚守自己的价值观。”

阿德勒则认为:“拥有勇气意味着即使面对不确定的结果,依然愿意冒险。”

现实生活中,每当提到“什么是勇气”时,我们都在思索勇气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我们的勇气是为了谁、指向谁。

不得不承认,勇气是与生俱来的生命力量,让我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同时,能够认识到要以大众福祉为目标。

而阿德勒的思想正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对全人类有所贡献。

因此,勇气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心理肌肉”,它使我们能够通过合作和贡献顺利度过人生及生活的危急时刻。随着一个人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展,他会和越来越多的生命建立关系,最终与社会、自然以及整个宇宙之间形成一种联结感。

归根结底,勇气是来自外在与内在的创造性生命力量,促使我们纵然面对挑战,仍能基于对自己和他人的关怀向前迈进。

二、生活的一切皆需要勇气

正如我们所知,是勇气和共同体感觉相辅相成地推动个体迈向自己的人生目标。

回到生活中,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工作、爱、友谊和家庭、归属、存在五大人生任务。

在《当阿德勒谈勇气》一书中,作者详细探讨了个体所抱持的人生态度,以及个体在多大程度上拥有为解决人生整体问题进行合作并做出贡献的勇气。

01 人生远不止于工作

宫崎骏说:“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要工作。”

工作是对一个人的生存、家庭供养和社会生活而言最重要的人生任务。除了为生存提供经济来源,工作还具有许多心理和社会层面的意义。

阿德勒心理学将“职业”定义为“对共同体有益的任何类型的工作”。

从精神层面来看,我们通过工作表达自我概念,并在相互依存中实现人生目标和归属感。

克里斯蒂娜是一名空中乘务员,她很爱自己的工作。

在她看来,工作就像开派对一样:在大家到来前做好准备,在大家离开后做好清理,内心希望每个人都能玩得开心。

在一次旅途中,有一个没有成人陪伴的9岁儿童,他需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以免因飞行恐惧症而失控;可是他又想上厕所,于是在大家的协助下,他一步一步挪到厕所门边,但是他很害怕一个人进去。

克里斯蒂娜告诉小男孩,你已经勇敢地走了这么远,现在可以继续害怕地站在这里,也可以直接走进去。最终小男孩成功做到了。

面对多变的职业生涯,我们必须要有勇气投以关注并发展适应力,工作的勇气意味着我们要在工作环境中赋予自己和他人勇气。

人生远不止于工作。工作只不过是我们用来建构生命意义以及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寻求归属感的方式。

02 爱不应该被束缚

老子说:“被爱给你力量,爱人给你勇气。”

我们为爱而生,因爱而拥有创造力。在个体心理学中,博爱就是我们怀着爱为自己和全人类努力追求的共同体感觉。

蒂姆和蒂娜结婚32年,养育两个女儿。

丈夫承认他们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缺乏性亲密,这主要是因为妻子的性冷淡和他的性无能;而妻子则觉得丈夫过于苛刻,并怀疑丈夫早就有婚外情。

第一次去心理咨询时,他们谈论的重点却是对女儿的担忧,因为两个女儿在大学期间都表现得特别叛逆。

像蒂姆和蒂娜这样的夫妻,常常先提到好事,却隐藏关系中的麻烦和挑战。他们不但不去面对婚姻中的挑战,反而把担忧表现在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上。

许多夫妻都会为了孩子把自己困在婚姻中,他们以为孩子需要父母都在才能正常发展。

对此,我们要学会让自己成长,重新学习蕴含勇气和社会兴趣的成熟的爱,进而从基于情爱的婚姻走向基于博爱的婚姻。

如阿德勒所说:“如果缔结婚姻是出于恐惧而非勇气,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如果男性和女性挑选伴侣是出于害怕,就是一个信号,表明他们并不想真正地合作。”

在朝着主观感知的完美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爱的源头和去向不只是本然的亲近、友谊和情爱,还包括无私的博爱。

03 友谊和家庭如何兼得

阿德勒说:“交友即是把家庭带入更大的社会圈子。”

当家庭协助孩子为友谊做准备时,友谊也会让孩子为其他社会关系做好准备。这些关系需要合作与贡献的态度和能力。

本书作者艾伦曾与一名叫瑞秋的女孩有一段谈话。

当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时,瑞秋说:“我在15岁前,一直没什么朋友……”

瑞秋出生于贫困家庭,排行中间,她的父母整天忙于生计,无暇顾及瑞秋和家里其他孩子的心理需求。她总是很安静,心里却默默期待爸爸妈妈能像同学的父母那样对她多一些关注。

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她只感受到了孤独。每当看到其他孩子和家人一起玩耍时,她都只是在旁边观望着。

但自从有了朋友之后,瑞秋感觉人生被彻底改写了。现在她虽然朋友不多,但都是终身知己。

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经历离婚、面对工作上的挑战以及变成单亲妈妈等艰难时刻,她也能够拥有足够的社交网络并从中获得支持。

对瑞秋来说,结交朋友并非天性使然,而是一种选择。

友谊始于好奇心、不带评判的倾听、鼓励以及相互欣赏。良好友谊的基础植根于个体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态度。

在个性形成时期,我们经由友谊与家庭获得关于社会关系的基本训练。结交朋友的能力使我们对选择配偶以及建立家庭有所准备。

04 学会与世界共生

桑斯特加德与比特说:“当我们成功地实现人生任务时,就会表现出一种不可或缺的归属感。当我们朝着个人和集体的人生目标前进时,归属感能够赋予我们勇气,在很多时候还会给予我们信心。”

生活中,唯有带着勇气和信心处理工作、爱、友谊和家庭等基本人生任务,我们才能够获得归属感。

最重要的是,在遭受苦难时,共同体感觉能够最有效地激发接纳和互相帮助的勇气。

在《当阿德勒谈勇气》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比尔是一位酗酒者,鲍勃医生也是一位经常以酒浇愁,并身处绝望的人。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1935年夏天,他们起草了一个康复项目,并在短短四年内,发展成为大家熟知的“嗜酒者互诫协会”。

针对其他成瘾问题群体,世界各地利用比尔设计的“十二步骤”,发展出了各类成功的康复项目。

2000年,比尔入选《时代》杂志评选的二十世纪最具勇气、最无私、最丰沛、拥有超乎常人的能力以及奇异恩典的二十位英雄人物。

嗜酒者互诫协会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这个共同体为绝望的人们带去了希望,并从中获得了伙伴关系。

归属的勇气正是我们付诸行动构建共同体的勇气,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清楚每个人对彼此的价值以及可以付出的劳动,也能够体验到个人及社会问题的积极转变。

05 懂得与自己和解

戈麦斯说:“存在的勇气就是在不被接纳时仍然有勇气像被接纳了一样接纳自己。”

太多人生活在不快乐之中,却不愿意主动改变现状,因为他们已被安稳、从众和守旧的生活制约,这种生活看似可以带给人内心的平静,实则没有任何东西比安全的未来更苛求冒险精神……

在去世的前六周,玛丽娜发现肿瘤科医生看起来很严肃。

丈夫提醒她,如果她能幽默一下,医生没准儿会很感激。

于是,有一天,虽然玛丽娜因为肝功能失常而感到非常不舒服,但是当医生走进检查室时,玛丽娜把双手放在她肿胀的肚子上说:“这是你的。”

医生几乎要笑翻了。当医生否认这事儿跟自己有关时,玛丽娜继续说:“不,我很确定是你的。”

这对夫妻结婚三十三年。他们面对死亡的勇气和幽默既美丽又真实,充分显现了他们与生命的合作以及对他人的关怀。

玛丽娜在生命临终时展现的勇气和爱,之后也成为支撑她的丈夫和孩子在人生中继续前行的勇气和爱。

如果你认为喜悦仅仅来自人际关系,那你就错了。

上帝已将喜悦围绕在我们四周,它存在于我们能体验到的所有事物里。它就在那儿等着你去抓住,你只需要伸出双手。你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以及那不愿投入新环境的顽固。

三、激发出内心的勇气

阿德勒说:“共同体感觉能够激励并支持我们做好勇敢面对生活难题的准备,并且为自己和他人担负起责任。当个体和社会充分认识到培养社会生活的勇气所蕴含的价值时,我们便能实现幸福的生活了。”

人类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倘若将社会兴趣看作健康身体的支柱,勇气就是肌肉,鼓励和气馁就像影响着生命动向的健康状况。

在书中,三位作者除了重点阐述了如何实现五项人生任务,还提供了增进勇气的22 个工具。

另外,本书还有一个让人惊喜的亮点,那就是全书贯穿着苏格拉底式提问。

因此,比起一本著作,这本《当阿德勒谈勇气》更像是一本健康生活的指导手册。

希望读者们有勇气阅读这本书,并且有勇气运用这些“工具”去实现心之向往的人生。

我们需要关怀他人的勇气,更需要一本有关心理学的书籍来帮助我们直面恐惧,克服自身的不足,互相关心,带着勇气和希望坦然生活,并与自己、家人、社会群体以及全人类和谐相处。

作者简介:天楠,天南海北,愿与你同行。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社交媒体时代,我们更应懂得“珍惜羽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5
荐书|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8
荐书|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8
高职院校专利数据告诉我们什么
中国青年报 2023-12-18
社交媒体时代,我们更应懂得“珍惜羽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