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266件文物午门亮相,讲述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史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12 13:45

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出土仰韶文化牙雕家蚕、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刻花蓝色玻璃盘、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唐代骑士纹锦、故宫博物院藏商代青铜龙首刀、伊朗国家博物馆藏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1月11日至4月11日,“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在午门展厅举行,故宫联合10家国内外考古文博机构捧出266件(组)展品,讲述悠远丰富的中华文明,与西亚古代文明互融互通的传奇故事。

此次展览分“东西辉映”和“大路相连”两个单元。“东西辉映”单元,通过文献展示中国与西亚相遇相知的历史,用文物展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的基本特质,揭开文明交流的历史序幕。“大路相连”单元,以使者、冶金、玻璃、丝绸、家具、青花瓷六个板块,呈现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在技术、艺术、文化与思想等方面的交流互鉴,讲述丝绸之路上的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明包容、创新的文化特质。展品年代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涵盖青铜、金银、玉石、玻璃、陶瓷、织物、家具、雕塑等门类。

一书一果辉映东西

地处亚洲大陆东西两端的中国与西亚自古相识。展览开篇用一柜子古籍,讲述两者初见。唐贞元十七年撰写的《通典》,记录了阿拉伯帝国情况;欧阳修等人撰写的《新唐书》,是记录中国与西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700多年前,以波斯文成书的《史集》中,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中国简史。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馆员冀洛源将千年交往史讲述得充满烟火气——先秦时,葡萄等作物自两河流域传至中国新疆。两汉时,原产自伊朗、外高加索地区的苜蓿、石榴等作物先后入华;来自北非、西亚的狮子流行于中国。晚唐五代后,原产自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乳香,盛产于伊朗的番红花,随着丝绸之路贸易的繁盛来到中国。石榴原产于以伊朗高原为核心的波斯地区,约在西汉以后逐渐经中亚地区来到中国。

他身旁的展柜里,唐代的石雕狮子、清代的玉石葡萄枝剔红花卉纹盆景和玛瑙石榴树掐丝珐琅嵌画盆景、盛着番红花的玻璃瓶……这些历史的亲历者,为古代世界带来了东西辉映的文明之光。

一珠一镜串联东西

展厅里,陶彩绘马、三彩胡人骑马狩猎俑、三彩骆驼等排成一列,仿佛千百年来在丝路上行走的“使者”。冀洛源说:“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的交流,离不开人的努力。是他们成就了亚洲古代文明的美美与共。”

“使者”交换异域的珍宝和技艺,传递文明之间相知的渴望与互信的期许。刻着中国文字和一些传统花纹的铜镜,被摆放在午门展厅里。它们曾在海底沉睡千年,1998年随着阿拉伯沉船“黑石号”一同被打捞出来。成为9世纪上半叶中国与东南亚、中东地区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

充满异域风情的金银器、首饰、玻璃器等也走进中国。一件西汉时的多面金珠串饰,20颗珠子中有5颗采用了掐丝和焊珠工艺,制作精美。迄今,同类多面金珠在东南亚、印度及西亚地区多有发现,可以勾勒出它经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大体线路。

一杯一盏交融东西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法门寺出土的一杯一盏,是最好佐证。“汉代以后,玻璃器皿经丝绸之路不断来华。到了北魏时,中国工匠已经掌握经西亚传来的玻璃吹制工艺。”冀洛源说,经鉴定两件文物的材料源自西亚,但一款器型保留了外来的纹饰和直筒造型,一款则已经是中式传统的茶盏茶托。

有些影响,甚至绵延千载。展厅东侧,是一排各式各样的椅子。冀洛源解释,汉代以前,中国人室内起居的传统是席地坐卧,对应的家具也是低制式的。两汉至南北朝时,西亚地区惯用的椅、凳、桌等高制式家具沿丝绸之路逐渐传至中国。“新家具引起了我们起居方式的改变,这种习惯延续至今。”

隔着展柜玻璃,唐代骑士纹锦引人注目。残存的纹锦上是一位身骑翼马、高鼻长髯的骑士。这种纹样在北朝晚期进入中国,在流行过程中,被中国工匠改良成更符合本土审美的新式纹样。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250余件文物明起讲述中国古钱币发展史!这几枚最特别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29
避让救护车应该怎么做?教科书式科普来了!
呼和浩特120 2024-01-30
酱爆鸭片、焦溜丸子、现烤披萨……北京高铁盒饭上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30
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30
存在五大隐患!应急部发布多业态混合场所消防安全指南
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 2024-01-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