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半两财经|“麻辣粉”利率不变等额续作 业内预计降准会先于降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5 11:08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5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12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与此前一致,分别为1.80%和2.50%。当日有1250亿元MLF到期,因此本月MLF为等额平价续作,符合市场预期。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背景下,降准的操作会优先于降息。

两天前,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终于公布,首期400亿元将于5月17日招标发行,期限30年。天风证券预计2024年一般国债净融资3.3万亿,特别国债净融资1万亿,地方债净融资4.8-5.0万亿,政府债净融资合计9.1-9.3万亿。叠加到期量政府债发行合计18.4-18.6万亿。面对如此大量的发债,机构预期央行可能会辅以降准降息,因为降准可以平抑政府发债带来的银行间资金面扰动,而在低通胀、实际利率偏高的情况下降息也有必要性。因此,在首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前进行的本月MLF操作备受市场关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本月央行平价等量续做MLF主要是目前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部分银行净息差压力大及价格工具需要兼顾内外均衡。同业存单、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明显低于MLF利率,一定程度削弱MLF资金吸引力;同时,海外市场波动较大,央行重视内外均衡平衡。他还表示,当前内外环境下,货币政策需要配合好积极财政政策,同时,提升政策实施效率,兼顾内外均衡。预计货币政策工具优先考虑降准与结构工具配合,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缓解银行负债成本压力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均衡投放,释放信贷融资有效需求。

浙商证券研报也认为,政策工具层面,近期降准优先级或大于降息。当前货币政策主基调更为审慎,但鉴于当前的大行资金体量回至2023年12月左右位置,若后续政府债加速发行,“增强宏观政策一致性取向”的政策逻辑下,货币政策有一定必要去配合降准。鉴于当前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汇率的措辞多处用了“坚决”,可认为外部因素仍有制约,叠加报告中对融资成本的表述从“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转为“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后续市场对降息的判断或仍需紧盯DR0007和政策利率之间的相对位置。此外,在央行对价格的关注度抬升的主导逻辑下,边际转好的4月物价数据和仍有一定压力的汇率或都制约了5月政策利率降息的节奏。

中信证券认为,货币政策可能更多会从配合财政发债和缓解银行息差压力的角度进行货币政策操作。二季度有望降准,降准或会选择在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的时点附近,即5月下旬或6月中旬,以补充长期流动性。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银行禁止手工补息并降低了银行负债成本,新一轮降存款利率或在2-3个月后落地。在降准和降存款利率后,LPR有望跟随下调,并传导至企业贷款利率。

还有观点认为,降准降息也不一定很快就来。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在解读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时表示,以防低通胀与稳汇率为首要目标的货币政策将坚持宽松总基调,但表现方式将从去年的价格型宽松向数量型宽松切换,以财政货币协同与结构性再贷款化解政策传导堵点。在特别国债酝酿发行与防止资金空转套利的过程中,降准降息短期恐难以兑现。

张静静认为,综合近期情况来看,货币当局对信用扩张的态度,以及施政思路更加偏向于追求“质”,而非单纯的“量”。此外,短期来看,直接影响债券收益率走势的因素还是政府债供给进度。出于对长期收益率偏低的担忧,在财政放量的初期,央行可能不急于开展“降准降息”的操作。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半两财经|5月LPR保持不变 业内认为年内仍有降准降息可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0
央行平价续作1250亿元MLF,机构预计降准时点或大幅后移
第一财经 2024-05-15
分析|5月MLF等量平价续作,利率为何按兵不动?
澎湃新闻 2024-05-15
强化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协同,5月MLF结束缩量续作
第一财经 2024-05-15
中证报头版:降准降息有空间
中国证券报 2024-05-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