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再现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风景 作家纪红建《彩瓷帆影》版权推介会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0 20:10

6月19日下午,湖南文艺出版社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办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彩瓷文化交流暨《彩瓷帆影》版权推介”活动。这本新书由作家纪红建创作,描绘了中西文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交流的历史图景。

微信图片_20240620171837.jpg

1998年,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艘名为“黑石号”的沉船被世人发现,船上打捞出的陶瓷制品多达67000多件,其中的57500余件瓷器都是长沙彩瓷,由此震惊的世界。长沙彩瓷在 “海上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由一片被历史封存千年的瓷片悄然打开。

在中国这个瓷之国,长沙彩瓷鲜为人知。1200年前的它为何火遍世界?为何被誉为是“世界商业的奇迹”?为何在五大名窑的光环下却能作为仅有的两件瓷器代表参加“国家宝藏”?又蕴含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文化、历史和商业密码?带着关于长沙彩瓷的种种谜团,作家纪红建独辟蹊径,以贯穿中西的视角,依托行走、探寻、考古、历史讲述及史料记载,追溯长沙彩瓷如何南北融合、创新突破,成为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瓷器世界工厂,探秘中国制造远销海外的文化和经济因素,描绘出一幅千多年前中西文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交流的历史图景。

《彩瓷帆影》自出版以来,因兼具了题材之“好”和叙事之“美”的基本要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的版权办被输出到了斯里兰卡、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还入围了今年的年度“中国好书”,入选了2023年中国报告文学排行榜、2023年度中南好书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纪红建的家乡,就在离铜官窑唐朝窑址不远的地方,因此他自称彩瓷的“娘家人”。从2017年起,他为创作《彩瓷帆影》积累素材。他探访长沙铜官窑如何南北融合、创新突破,成为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瓷器世界工厂艰辛而又辉煌的历程;再从湘江出发,沿长江、东海、南海、印度洋、阿拉伯海等,追溯长沙彩瓷走向世界的恢弘历程。

经过无数次的实地探访、采访、资料查阅,纪红建在写作上真正表现出了一种对待家人般的熟稔。在纪红建看来,虽然创作过程艰难,但这对于他来说却也是一个不断丰富自我的历程。随着对长沙彩瓷的了解和理解,他从开始的愧疚与不安,走向了豪迈与悲壮。或许,这是一个长沙彩瓷“娘家人”的所谓文化人的自我反省与灵魂救赎。

微信图片_20240620171841.jpg

纪红建说,他书写着的是“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连接”。一千余年前的瓷器,与我们当下有什么关系?对我们能有什么启示?他从这些问题出发,揭开了鲜为人知的长沙彩瓷的历史。《彩瓷帆影》的表达很特别,历史流转和现实经纬在这里汇合成一体。《彩瓷帆影》既是长沙彩瓷发现寻访之旅的记写,也是长沙铜官窑历史存在的再现。这两种基本叙事建构起作品文本的主体。

在作品中长沙彩瓷的初始叙事和发现寻访叙事,并不是单线独进的,而是通过我往返于现实与历史之间的种种“穿越”,并且以“闪回”的链接方式,交错融合地展示不同时空中关于书写对象的丰富存在,它既是唐代中国彩瓷艺术辉煌的生动写照,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大历史的情景再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赏读|丝绸之路文学不同于丝绸之路与文学关系研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历史|丝绸之路与汉唐文学的关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中旅旅行向法国推介“丝绸之路”线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2
“母亲瓷”越窑青瓷,何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明星商品?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2023-12-04
178件(套)长沙窑瓷器“登陆”海南 再现唐代“海丝”中外交流往事
中国新闻网 2023-05-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