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如何落得又准又稳?一文揭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2 20:17

今天(6月2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着上组合体”成功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

不同于地球着陆,月球上没有大气,无法通过降落伞风阻减速,因此“着上组合体”只能通过发动机的反推力来实现减速。“着上组合体”在减速降落的过程中,还会自主控制进行粗避障和精避障。

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在减速完成后,为什么要进行避障呢?这是因为月球背面遍布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地形复杂,起伏较大,落月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难度系数非常大。

那么,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究竟怎么进行避障,从而能够落得准呢?

敏感器当“眼睛” 支持嫦娥六号落得"准"

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携带了许多敏感器,这些敏感器就像是探测器的眼睛和耳朵,它们通过光学、微波等方式自动判断具体的着陆地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黄昊:通过各种敏感器,知道探测器与月球的相对位置和速度,通过发动机控制探测器的姿态、减速,最终达到指定的落点目标。

降落的过程时间很短,“着上组合体”携带的燃料也有限,面对预选着陆区复杂的地形环境,需要快速灵活反应,因此地面的工作人员不会实时地操作它具体降落到哪里,“着上组合体”会结合多种敏感器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融合后,来自主判断具体的着陆位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黄昊:它更多的是通过图像判断月球表面的一些坡度、坑、石块的分布情况,最终根据这些图像,选取一个比较优的落点。

着陆缓冲机构 支持嫦娥六号落得"稳"

解决了落得准,那么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如何落得稳呢?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落月时,撞击月面会形成较大的冲击,必须设计相应的着陆缓冲系统,吸收着陆的冲击,保证探测器不翻倒、不陷落,这也是落月的技术难题之一。

而着陆缓冲机构,通俗地说就是嫦娥六号的“腿”,在此刻就派上了大用场,通过它,可以让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稳稳地落在月面上。

嫦娥六号探测器是探月工程至今发射的最重航天器,其中的着陆器和上升器组成的“着上组合体”要想平稳降落在月球,难度可不小。着陆器和上升器携带多个精密仪器,较大的震动都会影响仪器的准确度,为此科研人员给嫦娥六号装上了4条“腿”。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王琼:我们有4个着陆缓冲机构,也就是4条着陆“腿”。嫦娥六号着陆器的总质量是比之前嫦娥三号、嫦娥四号要更大的,所以这4条“腿”也要更加强壮,能够耐得住着陆时候的冲击。

王琼告诉记者,嫦娥六号的4条“腿”可不是简单地起到支撑作用,这4条“腿”就像4根弹簧,在遇到撞击的时候可以通过形变来吸收地面给“着上组合体”的冲击力。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王琼:着陆“腿”里边本身是有铝蜂窝的材料和拉杆,同时能够缓冲压力和拉力,使得垂直的速度和水平的速度都能够被消除掉。

平稳降落后,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会先给自己做一个全身体检,确认状态良好后,就将按计划开始月背采样等工作。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 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5
着陆成功!嫦娥六号平安回家
央视 2024-06-25
今日返回地球!嫦娥六号完成轨返解锁分离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5
将携月背土壤返回 嫦娥六号探测器53天任务接近尾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5
嫦娥六号如何实现月背“挖宝”?解锁那些关键设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