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攀登书山赏叶景 文化粮仓运河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6 10:56

开栏语:党的二十大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

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北京,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深入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即日起,本报推出“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栏目,从“探寻首都历史文脉”“打卡北京文化新地标”“解码北京文化新业态”等方面抒写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交相辉映的时代画卷,展现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果以及首都的文化自信与人文气象。

打开艺术空间运营的北京艺术中心、“长”在书山上的北京城市图书馆、讲述北京城市故事的大运河博物馆……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北京文化论坛采访活动对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进行探访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预计于9月底具备竣工验收条件。三大建筑共用交通、商业等设施,未来将加强互通互联,形成融合历史、艺术、文化等领域的超大功能空间,给市民带来文化盛宴。

三大建筑项目位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闲组团,北邻大运河,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相望,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建筑规模约60万平方米。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

图书分拣出库实现全自动化

走进北京城市图书馆内,只见两座“书山”四座“山头”已经搭建完成。“书山”顶端,144根立柱宛如银杏树干,支撑着天花板的白色银杏叶景观。未来,作为馆内最具特色的景观,“书山”将通过数字化手段,为读者营造美轮美奂的阅读环境。沿着楼梯爬上“书山”顶端,读者即可找到书桌,在书海中畅游。

未来,图书馆项目将由首都图书馆运营。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介绍,图书馆设有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开架阅览区等功能分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图书馆员以北京胡同为切入点,用非遗展品、文献史料和多媒体技术打造了一场北京胡同里的非遗文化之旅,读者能在光电技术中沉浸式感受古都风貌。在少年儿童馆,除了专业阅读指导、特色阅读活动、多彩展览展示等传统图书馆服务,孩子们还能通过智慧展陈、4D观影等高科技设备设施进行沉浸阅读。

据悉,图书馆总计藏书量达到800万册。在浩瀚的“书海”内,读者如何找到一本书?“我们采用自动化仓储模式,配有自动分拣机、智能送书机器人等设备,能实现图书的自动出库、自动分拣、自动搬运。读者通过智能桌面或手机完成库本图书的检索和借阅后,只需15分钟,书库就能在数百万册图书中完成拣选,将指定图书送至读者手中。”李念祖说。

北京艺术中心

为亲子家庭提供沉浸式演出

北京艺术中心是位于大运河畔的“文化粮仓”,项目整体设计元素提取自漕运码头岸边的古粮仓。目前,这座通体灰色的“文化粮仓”已经进入建设收尾冲刺阶段。

北京艺术中心运营管理部负责人江涛介绍,早在建设初期,国家大剧院人员即进场和建设方就需求进行沟通,力图建设“好用的”剧院。未来,剧院项目将由国家大剧院运营,其舞台尺寸同现国家大剧院完全一致,硬件设施一流。北京艺术中心建成后,将与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共同构成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的新格局。未来,国家大剧院将提供11个剧场总计13000余座席,给市民带来丰富的文化供给。通过五年发展规划,将逐步实现年度650场演出、600场活动的规模。

“在差异化运营方面,我们将结合艺术中心的区位优势,与博物馆、图书馆、绿心公园共同为市民打造文化消费目的地,针对年轻人、家庭推出更加丰富的艺术品类。”江涛说。

具体是什么样的艺术品类呢?江涛透露,在正式运营前,艺术中心将有测试演出,届时,将有管乐团、音乐剧、话剧、舞蹈等形式的演出亮相。待正式运营后,艺术中心将“打开空间运营”,市民不仅能在剧院欣赏一场演出,在演出场所附近的公共空间,也将能欣赏到各类展览展示。同时,除了传统的演出外,艺术中心将针对年轻人、亲子家庭提供沉浸式演出、露天音乐节等更具感染力的内容,为大家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观众能现场“围观”文物修复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亦称首都博物馆东馆,总建筑面积约9.97万平方米,由观众共享大厅和主楼两座相对独立的建筑组成。在主楼二层,首都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兼东馆筹备处主任张宇介绍,展示北京城的基本陈列的展示空间已经建设完毕,即将进入布展施工。

“市民在进入博物馆前,会来到共享大厅,这里设置了开放式展览陈列、餐厅、咖啡厅、报告厅、融合厅、宣教活动等功能空间,是‘动’的空间。而主楼则设置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及临时展览空间,满足博物馆的基本展陈功能,是‘静’的空间。”张宇说,动静结合,会让大运河博物馆具有更多功能,社教活动、礼仪活动在博物馆内均能找到合适的空间开展。

在展陈基础上,博物馆结合社教功能设置儿童展厅、科普展厅。同时,为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博物馆设置了对观众开放的文保展示区,让观众能现场“围观”文物保护和修复,丰富参观体验。

摄影/马文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走遍中国》,发现藏在身边的《中国最美文化空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0
合理规划,绿色出行!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交通引导攻略请查收
北京通州发布 2024-04-26
写就文化新篇章!京津冀党政一把手联合调研,副中心这些热门打卡地等你来——
北京新闻 2024-02-25
“欢乐京津冀 一起过大年”|演出展览纷呈,北京新春年味渐浓
新京报 2024-02-03
邀请市民过文化年 国家图书馆推出多项春节文化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