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赏读|雪: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绝美的文化意象
月满天心的文字坊 2022-11-26 20:00

雪是普通的自然现象,却拥有极致之美,于是成为了五千年传统文化中,无论是琴、画、诗、小说,雪,都是绝美的文化意象。

画中的雪——孤寒

夏圭有一幅传世精品《雪堂客话图》,画中雪后皑皑,空远悠然。沉寂单调的白雪冬天,又蕴含着来年的生机。画面中除了白雪,还有两株老树,水榭掩映,杂树丛深,轩窗开着,房间内有两个人正在下棋。

茫茫大雪,悠然心境,大自然的奇妙与荒寒,结合着人的悠然心态,整个画面大气渺然,清冷而分明。

雪是大自然的恩赐,却是画家们心绪宣泄。

沈周一幅雪景《骑驴赏学图》也是溪桥漫雪,茫茫一片。高士于山中骑驴缓行,边走边赏雪,转过峰峦,亦有另外的高士笑谈,雪景旷远,涤荡心胸。整幅作品笔法细密,又孤寂,又清爽。

王维的很多画作都遗失了,后人根据描述,补画出他的《积雪图》,山中,独行,大雪覆盖了山与水,但人,独行雪山,一袭红斗篷,几株红梅,掩映着房舍,独孤又清美。

还有夏圭的另一幅《雪山行旅图》,也是苍山大雪,杂树丛生,渺无人烟之处,一座木桥,二人于风雪中过桥,迎面而来的风雪迷了眼睛,本能伸手去挡风雪,衣服和脚步,都被吹的很凌乱,画面逼真再现了大风雪中山中出行的艰难。

画作也是来源于生活,画家利用高妙的笔法,将雪做了人间的背景。

于是雪入画,清爽干净,有天地孤寒,也有人间温暖。

诗中的雪——浪漫

一千五百年之前的某一个冬天,大雪。谢安把一一大家人的小辈聚在一起赏雪谈论诗文。只见外面大雪纷纷扬扬,场面壮观,于是谢安问大家:孩子们,你们觉得外面的雪像什么?颇有才华的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这大雪,就像在空中撒了一把盐,比喻得当,反应敏捷。

只有八岁的小侄女谢道韫却摇摇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大雪漫天飞舞,忽然一阵风来,纷纷飞乱,好像春天的柳絮,轻飘飘扑人面。

因为这句柳絮诗,谢家才女谢道韫声名鹊起。

雪是情绪,雪是艺术之美,雪在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干净清寒,诗意无限,是一种天地大美。

柳宗元一首:独钓寒江雪,将雪的韵味展现的淋漓尽致,漫天大雪,野外寒山,一人一钩独钓。天地之间,苍茫之中,孤独到极致,心却开阔,意象舒朗,像柳宗元的人,百折不挠,生而坚强,什么样的环境,都能拥有正能量。

同样的大雪,在刘长卿的笔下,就多了几许人间况味与温情: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雪是寒冷,相对也是温暖,在暮色中行走,大雪漫漫,让人绝望,然而远远的,见一屋暖,心里便安定了,人与人的温情,也化解了人与恶劣大自然的缠斗。

雪在诗词中永远是美的。

《诗经》有: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形容的是下雪时的美,小雪珠一颗颗落下来,连成一片,蒙蒙的,冷冷的,然而,阻挡不住一个人思念的脚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样的句子,朗阔开明,一窗而已,小小局促的空间,却出现了千秋雪这样大气的句子,视野如此开阔,诗人的格局心胸与千秋的雪,相得益彰。

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句子,则给大雪赋予了浪漫与希望,意象几乎壮美,世界,红尘,四季,天地,变幻无穷而美,雪,是冬天的灵魂。

千山犹绿怜霜叶,一夜忽白染碧葭;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雪入诗,天然一段留白。

曲中的雪——高洁

王徽之在山阴县时,一夜大雪,半夜醒来口渴,叫家人拿酒来喝。一人饮酒醉之后,见窗外漫天大雪已经停了,冰雪世界皎洁如玉,他借着酒与雪色,朗诵了一回诗,忽然想起好朋友戴安道,心想此时若能见到他,一起吟诗喝酒才足够过瘾。于是起床穿衣,带着家人连夜坐船到戴家去,船在大雪中走了一夜才到了戴家门口。王徽之也没下船,直接吩咐家人将船掉头回家。家人问为什么。

王徽之回答: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我本是兴之所至才要来的,现在已经尽兴,何必非要见到他呢。

兴起而行,兴至而归。

依然是王徽之,有一次赶赴京师,中途巧遇桓伊,桓伊擅笛,天下皆闻。于是王徽之说,你能不能给我吹一曲?桓伊就拿起笛子,站在河岸边给他吹了一曲《落梅花》,笛声落落,如泣如诉。一曲罢了,二人分头而去,没有掌声也没有客套。

只是这曲子太美了,明代有人整理成古琴曲《梅花三弄》。

所谓三弄,皆弄雪矣。

《梅花三弄》,曲名就如诗如画,旋律清爽明快,意象意境美妙绝伦。

曲子开始指法简单,但是难在用几个散音勾勒出天大地大的朗阔,一树寒梅独立苍茫之感。

弹奏《梅花三弄》需技艺纯熟,泛音起处,沉厚之感顿生,稳稳打开一片天地。

接着低音冷冷,优美舒缓,忽而跳跃而起,清寒扑面而来。开始下雪了,一地晶莹,开始落梅了,漫天幽香。

《伯牙心法》里面说: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当琴遇到梅花白雪,其实,还需要一份清心才完美。

整曲音色干净,泛音宛如水晶,纯净透彻。跳音又清脆,起落如珠,一粒一粒,那么明亮的颗粒感,跳跃在玉盘里,又清又冷又明快。

天空地远,一树梅花,漫天白雪,寒香沁骨。

《梅花三弄》有多美?白雪在梅花上跳舞,指尖在琴弦上跳舞,花入琴境,琴移花影,

寒雪一场,老梅一树,承担转化,无怨无畏,我偶然生于天地,天地给我怎样的命运,我都能顺势而为,舞动成诗。

吕本中说: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

清与冷,豁达与宽广,雪梅花同高洁。

小说中的雪——希望

金庸老先生的《雪上飞狐》,因其雪做背景的浪漫纯净,将世间的一切龌龊都掩盖了,最后回归天地简单大美。

但,又不及《红楼梦》中,结局一场大雪,万物归零。曾经的雕梁画栋也好,曾经的痴情绝恋也好,曾经的繁华富贵,经年奢靡也好;灵秀女儿也好,肮脏交易也好,命运,人间,一切的一切,都在宝玉大雪中归彼大荒的那一幕中,消失了。

这场大雪,也意味着掩盖,人间再无纠缠,生命再无痛苦,大厦倾了,人都散了,痛苦也散了。

空落落白茫茫中,富贵没了,爱与美都没了,渠沟和泥泞,也没了,一场大雪,将人间恢复了干净的模样。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尽改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小桥,大雪,一驴,一童,一梅,天大地大志大。

把雪比作玉龙,又比作战士的鳞甲,豪迈壮阔,寄托大志。

林冲风雪山神庙,依然。大风大雪,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衬托着英雄孤胆,末路豪情。这份情怀与意境,只有雪可以衬托,换成雨,就会显得凄凉而哀惋,不契合英雄身份。

所以雪,是文学作品中的豁达,也是希望,是烘托,也是期许——一切都可重来。

雪,不意味着消失,而是掩盖。

编辑/陈品

相关阅读
内蒙古阿尔山迎降雪 游客赏雪映杜鹃奇景
中国新闻网 2024-05-12
随笔|葛国顺:我喜爱有雪的冬天
汪迷部落 2024-02-21
诗词丨又见雪花飞,静待故人归
诗词天地 2024-02-03
诗词丨踏雪寻梅正当时,数九消寒待春归
诗词天地 2024-01-28
散文|广陵渔父:​​​​​​​​​​​​​​​温暖的雪
汪迷部落 2023-12-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