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湾区兴起双创赛事热 赛事为大学生创业起到三大作用:风向标 试金石 助推器
广州日报 2023-08-22 08:04

“我们一路走来,得到了国家那么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得到了那么多院士和老师们支持。我们的成果转化落地后又有什么理由不为国家服务呢?”捧起第九届“互联网+”广东省分赛冠军奖杯的朱松博士掷地有声的一句话,将近期在湾区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上了一个高潮。如在广州举办的第十届“青创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在深圳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在东莞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还有佛山的创新创业大赛等,不胜枚举。这些比赛多是三年来首次在线下举行,赛事瞬间点燃了大学生双创的激情。这样的比赛对大学生双创产生什么影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又为经济发展带来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与大学生双创赛事来了一次零距离交流。

风向标:大学生创业从模块创新到科技创新

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时代风骨。而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像一座“风向标”,记录着这一代大学生双创的风向和变化。

深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黄凯珊老师已经参与了5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了。每一届他都看着无数学子带着项目走进比赛现场,又看着他们怀揣梦想奔向远方。回溯历年大赛的热点和精彩,黄凯珊老师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特点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早期的大学生双创更多的是一种模式创新,如团购模式、互联网模式、大业务板块模式等,很多都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新点子。在黄凯珊老师看来,以前很多项目都特别烧钱,而且容易大起大落,“因为进入的门槛都不高,如果经营几年之后被大企业看中,这些学生项目的市场立马就被瓜分掉了。”

而当代大学生双创更多的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项目,需要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现在很多项目都是产创融合,项目本身的科技含金量高、竞争力强。”黄凯珊说,“同时对创业者的要求也更高了,它就像一个交叉学科,需求一个复合型人才。”

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以下简称“互联网+”广东省分赛)夺冠的参赛项目“水利万物”科技含金量极高。团队负责人朱松博士向记者展示了团队的知识产权壁垒和核心技术“护城河”:国内外专利27项、国际PCT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朱松博士认为,团队夺冠的最大优势就是“技术够硬核”。

据介绍,传统水利工程监测是在水利大坝中的一个点进行监测,但“水利万物”团队是在大坝当中埋下管道,进行连续性的长期监测,管道的设计寿命达到100年,能够为百年大坝工程保障安全。在现场PK时,朱松播放的现场画面里,出现了海量的机器人和各种各样的专业技术名词,包括有受限空间高精度定位技术、多传感器集成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超高精度组合惯性导航技术、漂流式管网检测胶囊机器人、全断面水工隧洞三维激光检测车、大坝内部变形检测机器人……

在东莞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下称“研电赛”)全国总决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丁文华就这样指出:“比赛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创新成果,展示了新时代研究生崇尚科学的求知精神和勇攀高峰的创新能力。”

试金石:展示科研成果 有助团队创业“避坑”

大学生双创赛事也是一块“试金石”,检验着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成色。

记者发现,如今的参赛项目往往是经过学校老师长时间研究和积累,师生共同努力孵化出来的项目。黄凯珊老师告诉记者:“我们高校里有很多的教授,有很多的大团队和重点实验室,本身一直在做科研创新这件事情,通过这些学生的项目,把技术成果服务社会,对接市场,这也有利于我国教育的良性发展。”

比如“互联网+”广东省分赛的金奖优秀项目“瘤盾”,背后就是深圳大学相关科研团队十几年的科研攻关和积累。

“我们这种纤维膜植入人体后,至少能覆盖一个化疗周期的药物释放时间,让患者减少化疗的痛苦。同时还实现了完美复制肿瘤生长微环境,在吸引肿瘤攀附后,肿瘤会因失去支撑而萎缩。”项目负责人陈灏这样告诉记者。单纯靠材料本身去影响肿瘤的行为,在科研界一直以来是个难题。“我们通过对材料的控制,去模拟人体内疏松的框架环境,让肿瘤细胞会倾向于转移到材料框架里来。”陈灏解释说,“等肿瘤细胞进来后,材料会让它没有足够的力学支撑,使细胞的触角没法展开,也就无法去感染其他的细胞,最终只能缩成小球,慢慢失活。”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临床实验的沟通阶段。

然而,黄老师还坦诚地告诉记者,这么多大学生参赛项目,最终能够成功落地的比例其实并不高,双创项目走向成功的路上还要经历无数的坎坷。“我们这样的比赛是可以帮助学生创业团队仔细梳理整个项目,让大学生们更加清晰明了地知道项目的核心价值、应用场景和未来规划。”黄凯珊老师说,“这样就先一步把创业很关键的环节梳理清楚了,今后的创业之路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多避开几个坑。”

在赛事中夺魁的朱松博士也是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说:“这样的比赛机会,能够帮助我们团队在商业道路上面打磨得更精细。像我们做这种工程项目的人,在融资、财务等很多环节上是非常薄弱的,但通过这个比赛,我们全方位地把公司所有材料全部梳理了一遍,那么今后我们应对创业路上的各种挑战就更加从容了。”

助推器:以市场化机制促进社会资源与大学生双创需求对接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让更多优秀项目在大湾区孵化落地,也是各项双创大赛的重要意义。丁文华院士在出席研电赛时表示,研电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展示成果、切磋交流及提升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研电赛里,东道主东莞理工学院的智能航行队携作品《无人艇集群控制系统》登上“研电之星挑战赛”舞台,斩获“研电之星”和技术类竞赛一等奖。在队长黄煜铭看来,这次获奖是项目收获的一次重要的阶段性反馈,也鼓励着团队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努力。

黄煜铭透露,目前已有企业与该团队开展合作,并给予了他们推动设计应用落地的机会。无人艇作为一种具备自主运行能力的水面艇,具有体积小、总价低、隐蔽性好、航速高、机动灵活等优点。黄煜铭希望通过创新设计让无人艇集群能够完成更多的复杂任务。这项设计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在海洋资源勘探、海关和海岸线执法、渔业资源探测、水质水文信息获取、水污染环境监测和突发情况处置上。

东莞还与主办方合作建立“研电赛”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通过政策支持、资源对接、创业帮扶等方式,帮助研电赛获奖团队享受东莞市政府的专项人才政策,助推更多优秀创业创新项目成果转化、落地发展。

在“互联网+”省分赛期间,100个参加大赛决赛的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和100家粤港澳大湾区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了对接洽谈活动,短短两三个小时内,就有26个项目获得投资方青睐,成功签约。

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邱克楠表示,希望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落地,通过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更加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脚踏实地积累经验与资源。他也希望投资机构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作用,以市场化机制促进社会资源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更好对接,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和孵化。

文/王纳 李直建 蔡烨琳

摄影/轩慧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北京邮电大学第十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会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明起报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4
设立1亿元发展基金 第三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2
第二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0
第二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圆满收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