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正成为行业变革力量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展现四大趋势
广州日报 2024-07-08 10:05

被称为“AI春晚”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正式落下帷幕。“AI真的来到我们身边了吗?”这是大家在本届展会上看完五花八门的人形机器人、工业机械臂、3D数字人、AI助手、脑机接口眼镜、MR眼镜,以及层出不穷的AI+应用后,共同发出的疑问。

去年初ChatGPT的横空出世,直接给AI与人类的交互方式带来了质的变化,多模态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经历一年多的技术与性能迭代,我们能窥见AI应用多元生态图景的雏形。透过WAIC上的前沿技术、权威论坛,全媒体记者观察到,AI这一“风口”领域在今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将呈现四大趋势。

趋势一: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

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形机器人“火”出了圈。人形机器人为何这么“火”?业内普遍认为,在于其形态跟人类最为相似,其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具身智能是指一种智能系统或机器,能够通过感知和交互与环境进行实时互动,被视为AI的终极形态。

“具身智能是实现人工通用智能最有效途径。”宇树科技创始人及CEO王兴兴在大会期间举行的“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发展论坛”上表示,目前的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没有实现对整个世界的理解,很像活在梦里面。只有结合了肉体和感知的理解,通用人工智能才有“活着”的感觉,这也正是具身智能的重要性。

通用人工智能需要有实物机器人的物理交互。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直言,具身智能绝不仅仅是大模型加机器人的应用,而是大模型接收物理世界的反馈从而进化,“光靠看书或看视频,永远学不会游泳,你得亲身扎到水里才能学会。大模型得通过机器人,扎进现实世界,才能真正理解物理世界。”王兴兴也直言,不仅仅是单纯让机器人帮忙干活,它们能理解人类的情绪也非常重要。

行业发展潜力广阔。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毛明则表示,人形机器人作为跨学科研究的典型,正迅速成为智能制造、医疗、家庭服务等行业的变革力量。全球市场年增长率超20%,预计2025年达数百亿规模。

从人形机器人产品未来发展来看,“在其运动控制方面,我们还可以做比较多的事情,至少目前人形机器人还没有超越人类。”王兴兴表示,他们希望在短期内,实现复杂地形下的稳定运动、完成跑跳舞蹈等动作,以及在工厂里或者服务行业完成灵巧的手部操作。

趋势二:大模型开源与闭源之争持续

在本届WAIC上,开源与闭源成为焦点话题之一。身为“闭源派”的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直言,同样参数规模下,开源模型的能力不如闭源,“如果想开源的能力追平闭源,它需要有更大的参数规模,这意味着推理成本更高、反应速度更慢。”李彦宏表示,开源模型并不适用于大多数应用场景,在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商业化的闭源模型是“最能打的”。

在“开源派”看来,开源是有利于加速大模型的应用落地进程。阿里云CTO周靖人表示,“主动开源性能达到GPT4级的大模型版本,真正拉平了开源、闭源模型之间的差距,让普通开发者也能用上最好的AI模型,大大加速了大模型的应用落地进程。”据了解,从国内几家拥有自研大模型的大厂来看,阿里、腾讯宣布部分大模型开源,百度、华为则选择了闭源路线。

然而,在行业专家看来,开源与闭源并非“对立”,而且“百家争鸣”是好事。在业内看来,大模型应用时代才刚起步,不管是对开源与闭源的定义、安全,以及模型的商业化等,都处于极速变化之中,相信行业和厂商的立场,会持续出现碰撞和演进。

趋势三:边缘AI兴起 企业使用AI更便宜简单

短短一年多时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已经从以“百模大战”为看点的大模型竞争过渡到大模型背后的应用之争,这也是为何“AI应用”成为本次大会的“高频词”。

在算力、能源、数据的多重限制下,大模型如何赋能千行百业,是AI企业共同面临的考验。“突破落地困境,大模型应用将下沉至边缘AI。”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文先告诉记者,相比于云端AI,边缘AI成本更低,离用户更近,也离场景更近。

国内大模型“四小龙”之一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CEO李大海表示,打造全球领先的轻量高性能大模型,进行知识密度的压缩,已经成为大模型未来竞争新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大模型走进千家万户、千行百业的关键。

大模型企业不只是比“堆参数”,他们更加注重给用户带来适用和好用的体验。郑文先表示,边缘AI可以打造一个更加智能的物理世界:在个人领域,搭载了边缘AI的各种3C设备让AI服务随手可得;在家庭领域,边缘AI让以自动驾驶、家庭服务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主动完成各项任务;在城市领域,边缘AI赋能下的千行百业实现无数场景的价值闭环。

趋势四:2030年前我国AI产业投资规模有望超10万亿元

作为一项通用目的技术,规模定律是本轮AI进步的突出特征。机构指出,当前,AI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吸引潜在进入者入局加码。其中生成式AI领域2023年吸引了252亿美元的私人投资,接近2022年的9倍,占当年全部AI私人投资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些AI企业的盈利和投资将用于进一步研发、建设数据中心或购买高性能算力资源、聘请顶尖科学家等,并使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早在2013年就开始系统性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的启明创投,其主管合伙人周志峰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创业与投资的热点,仅2023年,一级市场中AI投资金额就达到了224亿美元,超过了前十年投资总和,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资金投向从事基础设施或模型开发的企业。

无论是需求端、供给端还是AI应用领域,中国人工智能广阔的市场空间已经成为共识。中金公司在本届WAIC上公布的研究报告估算,中国AI产业的市场需求到2030年将达到5.6万亿元,2024~2030年间中国在AI产业的总投资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

文/文静 张露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AI机器人、AI照相……高交会上人工智能“炫技”圈粉观众
南方日报 2024-11-15
车企争相驶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上海证券报 2024-11-06
家电企业跨界机器人赛道蔚然成风 人形机器人成焦点
证券日报 2024-10-28
近期多款人形机器人迭代 傅利叶CEO称人形机器人即将迈向及格线
第一财经 2024-09-28
大模型“点睛” 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
经济参考报 2024-08-26
深圳人形机器人 “群星闪耀”世界机器人大会
广州日报 2024-08-23
“地表最强”?人形机器人大消息
上海证券报 2024-08-08
人形机器人产业“火热”背后的冷思考
经济参考报 2024-07-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