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独特的他(她)”无所不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8 10:00
编者按:本期作文以《独特的他(她)》为题,邀请数所学校同学进行创作。在本校老师点评之外,同时特别邀请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对作文题目做解题分析。

【题目】

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时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中刻画的一百零八人,人人有其性情,有其气质,各不相同,让人百看不厌。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挖掘人物的独特之处,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请以“独特的他(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 老爸一点儿也不老 /

北京中学  陈孚嘉

晚上六点,一个个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女眼睛直勾勾地,满面疲倦,任凭屏幕的亮光把脸刷得雪亮,疯狂地敲击键盘的声音如同雨点般密集。在这之中,一个舒展的身影愉快地合上了电脑,洒脱地离开了座位。那便是我的老爸。

他不同于很多奔波劳碌的中年人,在纷杂繁忙的日子里他仍能踏着自己的步伐享受其中。老爸总是按点上下班,从不为了加班加点焦头烂额。“工作从来不是生活的全部,人需要给自己留些时间。”上班之余,他不是追剧,不是打游戏,不是刷视频,老爸在这个电子化的时代对纸书情有独钟。每每回到家,总看到他沏上一壶茶,靠在躺椅上翻阅书籍。茶香四溢,飘荡在他的书房。那双皱纹里镶嵌的眼睛依然深邃,望向远方,沉醉于内心,洞察着世界。看到如此的他,我总是打趣道:“老爸,你是怎么做到既有少年的清澈又有老年的智慧,却独独没有中年的油腻的?”当我说出这句话时,傲娇的笑容早已荡漾在老爸的脸上。

我习惯称他“老爸”,但他却一点儿也不老。年近半百他仍在不断探索新事物。记得那天从车库回家,一辆锃亮的摩托车赫然停在门口。车灯亮着,只见一个高大身影扶起车把,我心里便默默猜测着:究竟哪个邻居家的哥哥姐姐买了如此耀眼的新车?真是“显眼包”。“哈喽,我的小公主!”车上的人一点点挪上了座位,动作远不像年轻人一般敏捷,他摸索着摆正头盔,我才发觉那竟是老爸。看着我哭笑不得的眼神,老爸有些害羞地说:“嗨,我这不早就想骑摩托了吗?这把年纪也该试试了。这几个月的工资,不是正好没上交吗。”“对,你就如少年般的勇往直前吧!”我幽幽地说。

与很多中年人不同,老爸非常不安于现状。他坚持让自己能和年轻人一样不停创造。每周一晚上,他总会准时召集四五个朋友讨论他们创业的项目。从软件编程谈到管理运营,他全部亲手实践。我和妈妈常说“这年纪还创业,哪里比得上新一代啊!”他却坚持“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数据不好我们再找原因嘛。”“对,你老爸啊,意气风发着呢!”每当这时,妈妈也会幽幽地说。老爸就这样在我和妈妈的“幽幽”中坚持地做着自己。

这便是我老爸,他从来不只是一个中年人。他用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告诉我,无论年龄,我们都可以成为想成为的任何样子。

【点评】“生活”是最好的写作素材,观察生活中将所得所思写入作文,就是最好的创作过程。写“独特的他”本文作者选择了自己的老爸。“老爸”是一个“独特”的中年人,有少年的清澈又有老年的智慧,却独独没有中年的油腻;不安于现状,而一直尝试新事物,这些都在作者选择的鲜活而有趣的生活场景中自然展现出来。另外,本文语言风趣,没有过多雕饰,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既将一个“独特”的中年人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又将自己的骄傲、赞许之情自然流露出来。(指导教师:李雪菲)

/ 修表的老爷爷 /

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  吕欣宇

急躁不安的鸣笛声,疾驰的汽车,急促的脚步声,还有急切的我。似乎“急”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

北京的八月闷热难耐,时间比氤氲的分子散布得还快。寻寻觅觅之中,几条街中唯一幸存的钟表维修店竟被“发掘”出来了。我飞奔过去,推门而入,仿佛进入一个新世界。

暗黄的灯光、古老的风格都与外面的一切格格不入。一位老爷爷悠闲地歇在躺椅上,手边一个搪瓷缸子升腾着茉莉花茶的香气。见我进来,半眯合着眼,微微抬手调小老式收音机里字正腔圆的京剧声。“爷爷,能帮我修下手表吗?”见他没有说话,我直接把表递给这个沧桑的、满脸皱纹、微笑的怪老头。他不紧不慢接过表,仔细端详一番,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悠悠站起来。我见他慢条斯理地戴上眼镜,又在他古有年头的工具箱中着实耗费了几分钟,翻出一个有些生锈的表。他一边擦了擦手上的机油,一边哼着仿佛是收音机里的戏腔儿,仔细“端详”起来。他一转一转,穿梭在齿轮之中;一顿一顿,转折心绪之间。我忽而感叹爷爷是把玩时间的高手,却终究敌不过时间的飞逝。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的思绪如藻、荇一般随水漂浮,搅乱宁静,波澜起伏。安静的房间里只听见徘徊不定的脚步声和心急如焚的跺脚声。我眉头紧皱,不停地踱来踱去,焦急地问爷爷是否修好。爷爷却沉默不语。

夕阳已经慢慢斜了,化成温暖的橘色。一只橘黄色的三花猫从房间里懒洋洋地走出来,慢悠悠地躺在我脚边投下的一抹阳光里。“就是昆乱不挡的角儿,上台也得一板一眼,荒腔走板的就倒好儿吧您。”爷爷似乎在对我说又似乎在评价那咿咿呀呀唱不尽的戏文、品不透的人生。随后缓缓拿起搪瓷缸子,一股茉莉的清香扑面而来,他先深吸一口,沉醉其中,再细品一口,陶醉其里。不知何时,仲夏傍晚的凉风已吹走炙热焦虑,心中繁杂的思绪被一点点剥离。内心平静空灵,仿佛茶香清雅弥漫其间。我的手表在爷爷手中也重焕新生。

我恍惚了。

穿梭的车流,车水马龙的街道,不断“涌起”的高楼大厦似乎都比不上这间古老的小店沉稳有力。时间在这里,每一步都能留得下烙印。

晚霞打在花瓣上,映得如锦缎般光亮。热气一蒸,气味儿更甚,就让这花香胶住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

【点评】人物因个性而鲜活。作者在塑造人物独特性上是成功的。开篇从焦躁不安的环境和急躁的“我”入手,写出了修表小店及老爷爷是快节奏社会中的独特存在。这种反衬手法也体现在了老人修表的过程中,老人的“细”“慢”与我的“躁”“急”势如水火,不得不深思,“急”和“快”到底带来了什么?景物的设置和人物语言都与人物的独特相关联,鲜活的个性于文有据。文章结尾与开头呼应,不同的是,作者心境也“独特”起来了。(指导教师:魏巍)

/ 苔藓的天地 /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魏晨含昱

山谷冰柱晶莹间急促凛冽的风,从嗓子眼挤出鬼厉的声。她在这里长大,听母亲讲述高原外的故事,一颗独特的种子随母亲的泪扎入脚下的土。

“冰原开不出什么华丽的花,要做便做那毛苔藓,挣扎着却从未放过一丝生机。”她拈着一支表皮剥落的烂铅笔,在褶皱的、被父亲的烟灰烫出洞来的半张报纸上,一撇一捺地写着。风雪声不停,书写声不止。在她笔下的一片高原上,苔藓飞速地长,漫天麦黄。

高原日出得晚,她和唯一的同伴——裘,在眼前的模糊和脚下的积雪中摸索着,互相搀扶地挪到学校。突然有个眼生的男孩跑上前,瞥了一眼裘身边的她,又无声地卷起一溜雪,不告而别。她借着熹微的晨光看见裘的耳朵通红,听见裘在村子躁动的喧嚣中嗫嚅着开口:“爹让我嫁给刚刚那小子……他们还说,劝你也早点……还是安顿下来的好。”裘的声音越来越小,渐渐成为风的一部分,淹没在飞雪簌簌中了。

“村子里的少女,只有结婚生子才算‘落户’,在那之前被看作母亲的失败和羞耻,在那之后被默认为只是生养儿子的一片土地——包括她们自己。”她颤抖地捏着被锈迹和血迹装点的刀片,在漏雪的房顶下唯一一张用石板垒起的“课桌”上刻下这些字,笔画间藏着指尖渗出的血珠,被冰凉的雪水晕染出一片暗红。苔藓就是这样在阴暗中生长的,这才有可能承受四面八方的风雪围堵。

裘的出嫁无非过个门。“我看见她轻快地迈进快要倒塌的木门,日后的每一步必将越来越沉重。千百个裘,以如出一辙的方式,被囚着。”她继续写,也只有她一人在写。

风声又起了,像白日里那些游手好闲的“同学”在她耳边反复讥笑着她的离经叛道,像教文化课的老家伙躲在厚厚的镜片后吐出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像街坊邻里故作熟络流露出的“问候”,不过后来,她渐渐觉得那愈发频繁的问候背后藏着他们对她所选择的路的忌惮。像父亲在烟雾中由于她的执着而嘶吼着,吼声太大、鞭子太狠,她断了一条腿。她更加下定决心要破除那块已经压倒身边人、正在压向她的厚障壁了。凭自己,凭一支笔,像从前的母亲那样,做一个用文字和语言治病的医生。

“愿我能使高原之外的读者——你们,看到我所生活的世界。如果你的灵魂曾因书中的风雪而微微颤动,我想请求你伸给暴风雪中的她们一双手。”在第一本书的前言,她只写了短短两句话。再往后翻,一页,是从沾满蜡油的碎片上粹取出的文字;再翻一页,是由一只被农具和紫外线过度伤害的手写就的史诗。而她,是千百个裘之中唯一一朵高原之花,从苔藓中开出来,尽情怒放着……

后来,苔藓真的铺满了一片天地。新式的教室坐落在一片麦黄之上,里面稳稳当当地托着孩子们未来不必称为“梦”的梦想。明亮的LED灯下,不止一人思索着她的故事,奋力书写着什么。

【点评】文章通过“苔藓”这个意象,展开对一个女孩子内心世界的描摹,让我们看到在偏远之地,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是如何经过不甘与抗争,走向坚定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开头用“一颗独特的种子”点题,并表现了“独特”之因,然后选取“写下梦想”“好友出嫁”“周围人及父亲的隔阂”等几个场景,清晰地勾勒了人物的心态变化,并表现了主人公与同学和父亲思想形成的鲜明对比,中心明确;结尾的构思使文章上升到改变高原学子命运的高度,升华了文章的立意。

(指导教师:孙洁)

/ 他说他要当琴家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刘佳钰

夏天的雨水总是来得出其不意,伴着滚滚的闷雷和让人喘不过气的墨色云朵。

我坐在古琴馆门口,手机的电话打了一通又一通却仍是一串忙音。百无聊赖时,几个泛音从雨落石檐的聒噪里窜出来,丝缕漫进耳蜗。还有人在吗?我还道都因为下雨匆匆回家了呢。回头进馆,半窗翠竹掩着的堂前是个青年,他坐得端正,垂着眼,孤香独燃,烟雾模糊了他虔诚而认真的侧脸,双手轻轻泛上琴弦,雨声沉沉,弦音漫漫。我屏了息,对着他坐在另一床琴前,伸指抹挑,和着他的曲子一块弹起。

那天的雨下了许久,鲜少的交谈里他说他字雁来,我好奇为什么要取字,他抿着嘴说琴家都要有字,我又笑他年纪轻轻就想作琴家,他很认真地用一双点漆似的眼睛告诉我,是因为热爱。我和他一直相对弹琴,弹得我手掌酸痛指尖麻痒。我停下了看他弹,一首曲子弹好几遍也不烦,指法由生涩变得干脆,由犹豫变得娴熟,这也是因为热爱吗?刺耳的铃声叫走了我,出门前回望,他的侧影沉沉,脊椎抻得笔直,带着点神圣而敬畏的意味。我想,他大概真的能成为琴家。

后来再遇见他是在考级练习课上,他早已考完了级,是老师叫来陪练的。那首曲子叫《平沙落雁》,琴界向来有“半曲《平沙》走天下”之说,单曲弹完足足十三分钟,其间不乏较难的指法与长时间的吟挠。两遍弹下来,我甩着手准备停下,他却簇着眉监督我再来。他弹着,我也弹着,早已成茧的无名指骨节再度破了皮,拇指指甲开裂,腰背酸麻。我偷偷抬眼瞟他,他仍旧垂着眼睑,脊柱笔直,不见疲态。直到我左手因为长时间压弦失去知觉,他才顿了顿,我以为是大发慈悲准备让我休息,但他翻了谱子圈了一处让我反复。我用眼睛无声地哀嚎,他却道,曲子弹活靠的便是那一段。什么活不活的,不过是曲子。他却皱了眉,曲子就是活的,琴也是活的!我抬起眼,愣在他一双墨色瞳仁里不知所名的星辰中,他抬起手,再度落指。

曲间,抚抹连贯,归雁落地;勾挑跳跃,雏雁嬉戏;剔撮如洪,群雁齐飞;吟挠绵长,独雁振翅。一曲终了,久久不能回神,我从未知晓曲子是活的,是灵动的,孔子说抚琴见文王我也觉得是在闲扯。

我噤了声,重新抹琴落指。雁群和夕阳齐飞。

再见他是在国乐大赛的颁奖典礼上,在众多追求名利的娴熟指法里,在芸芸争夺聚光灯的惊艳技巧中,青年一袭白身,面若冠玉,一曲《梅花》惊艳四座。他说他要当琴家。

如果热爱的执着可以具象化,那么他是我心里的回答。

踽踽独行于茫茫人海,怡然自得在芸芸众生,一曲《梅花》,一位琴家,两字雁来,一个他。

【点评】小作者在短短50分钟内完成了对执着于演奏的青年演奏家的刻画,实现了叙事的完整性,能体现琴家热爱与执着之处,均有灵动真切的细节刻画,挺直的脊背、标志的话语、真挚的眼神,用笔不多但处处体现他的“独特”,且作者懂得时刻以自己认知的肤浅和弹奏的懒惰反衬青年演奏家的“独特”,使结尾处“怡然自得在芸芸众生”的抒情别样有情。

(指导教师:刘婷)

【题解】

分清“独特”和“个别”

◎王大绩

写作题目给出金圣叹对《水浒传》的点评并阐述原因:“人人有其性情,有其气质,各不相同,让人百看不厌。”看来,金圣叹对《水浒传》是历经“百看”的,反复阅读,“独特”自现——在金圣叹眼里,《水浒传》是生活的写照。独特,有外在、内在,肤浅、深刻之别,并无高下之分——情人眼里出西施,自家孩子最可爱。实事求是讲,任何人,在任何一个层面、一个角度,都是独特的,都有独特的意义价值。

意大利名画家佛罗基奥就对他的学生芬奇说过:“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看,这个蛋的椭圆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这是在老师和同学中广为流传的名人轶事。细致观察,深入体味生活,“独特的他(她)”无所不在。

我们经历过人人都穿蓝制服的时代。蓝制服也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蓝制服里的人,各个容貌、性格、思想更都是“独特”的。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今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如果不能在生活中认识“独特”的普遍性,就会把认识“独特”,混同于发现“个别”。

题目材料,对要求写的“独特”和一般认知的“独特”,做了明确区分,从而相当大幅度地提高了对写作思维的训练价值。一百零八条好汉,都掀开地网,撞破天罗,上了梁山,但各不相同,这是金圣叹称道的“独特”。一百零八里如若有某一个不造反,甘心为奴,那是一般认知的“独特”,也可以称之为“个别”。同学的作文,是不是分清了“独特”和“个别”?是在写“独特”,还是“个别”?当然,同学们注意到了“独特”必须具备的“褒义”,还是很不错的。而要在千字短文中写出金圣叹眼中的“独特”,是需要相当精到的观察、体味和表达的。

写作题目说:“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挖掘人物的独特之处,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既是对写作的提示,也是对选材的提示。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独特的他(她)”无处不在。我们在语文课和史地政、理化生的课上见识过多少,我们在学校家庭、国际国内、新闻报道、报纸杂志、影视舞台上见识过多少。从“四·一二”的汪寿华、陈延年,到“抗美援朝”的杨根思、黄继光……别人不写,你写一篇张孝祥“准拟岳阳楼上”、李云龙“亮剑”,或者张雨霏“拥抱池江璃花子”……老师讲评作文时,你自己就可能荣膺同学心目中“独特的他(她)”。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