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当我们观鸟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观鸟热的背后,是自然带给人的幸福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0 07:00

一日之内,能见到304种不同的鸟?这不是天方夜谭。5月的盈江,刚刚结束的观鸟挑战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鸟友共同刷新了中国24小时鸟类观察记录。

很难想象,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背上望远镜、相机和干粮早出晚归,一天走上两万步,瞪大眼睛在林间枝头捕捉各种鸟儿的身影……近年来,观鸟已经从小众爱好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观鸟,甚至为它废寝忘食?在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中,作者斯坦尼斯瓦夫·乌宾斯基道出了鸟类和自然世界的无穷魅力。

波兰俗语中,“抓住两只喜鹊的尾巴”比喻同时做很多件事,想要一箭双雕。《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是波兰新锐自然作家斯坦尼斯瓦夫·乌宾斯基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作初衷:用一本书、12个鸟的故事,尽可能多地讲述自然和人,尽可能丰富地展现鸟类世界背后的微观和宏观世界。他以诗意的笔触描绘自然界和文艺作品中各种鸟儿的身影,书写人与鸟的互动,展现人对自然世界的迷恋以及这种迷恋带给人的愉悦与启示。

观鸟不是远离尘嚣,而是温柔地注视自然馈赠我们的世界

鸟类世界究竟有何种魔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为之倾倒、为之沉迷?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爱上观鸟?

书中用最简单的语言写出了鸟类与自然给感官和情性带去的愉悦:“原来,对某件事产生的热情会永远改变你。也许我们不再跋涉于泥沼或森林之中,但我们的目光永远会被一只飞过的啄木鸟吸引;望着春日飞来的第一批椋鸟,我们永远不会对那美丽的身影无动于衷;我们永远会因一曲陌生而婉转的鸟鸣停下脚步,我们永远、永远不会停止观鸟”。本书堪称一部“观鸟入坑指南”,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到林中照护迁徙途中的迷鸟,去乡间寻访巢中的白鹳,在边地辰光中看长尾林鸮划过天际,聆听城市公园中布氏苇莺的鸣唱……

作为资深观鸟者,乌宾斯基的足迹遍布匈牙利、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多瑙河三角洲。他反思了观鸟活动背后的自然观念和文化心理。

书中写到了观鸟群体中形形色色的人:有被圈内成为“推车儿”的稀有鸟类观察者,他们是观鸟大军中的“业余选手”,听到哪里有珍稀鸟类,便一窝蜂地跑去“打卡”,远远看上一眼,只为在自己的观鸟记录表上打个勾。有扛着长枪短炮的鸟类摄影师,为了拍出好照片,不惜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安营扎寨,甚至会为捕捉精彩镜头而惊扰鸟儿原本平静的生活。作者反思了“看鸟”和“拍鸟”背后的文化冲突。他在书中问:“究竟是谁对鸟儿更有热情与真心呢?是那些不在乎是否会吓到鸟儿,有时甚至不择手段地拍摄,但却心甘情愿花上几小时专心观鸟的摄影师,还是为了不惊扰鸟儿而保持安全距离、只要远远看上一眼就心满意足的观鸟者呢?”

《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将入微的自然观察、诗意的哲理思索和优美的文学书写相融合,一举赢得了波兰最负盛名的文学奖尼刻奖读者投票奖,同时斩获华沙文学首发奖、格丁尼亚文学奖等多个波兰文学权威奖项,并入围《政治》周刊评选的艺术家护照奖,被译成英、法、西等多国语言。

用人文主义视角观察自然

《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收录了12篇优美细腻的自然观察散文,但作者的视角并不仅仅局限于大自然,而是将历史、文学、音乐、电影、绘画等人类活动中的鸟儿身影融入其中。

书中处处埋藏着“彩蛋”,比如大名鼎鼎的007詹姆斯·邦德,姓名其实是作者盗用自一位鸟类学家,007系列电影中也充满了对这位鸟类学家的致敬;自然文学经典《游隼》的作者贝克是一位不善交际的“怪咖”,他住在英国乡间,笔下的游隼可能只是红隼;广受欢迎的《克拉克森的农场》作者杰里米·克拉克森曾因吃珍贵的圃鹀而“翻车”,遭到粉丝的大规模抗议;希区柯克的电影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鸟类“反派”意象……

将对鸟类的近距离观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资深观鸟迷,也适合对鸟类鲜有研究、却热爱文学的普通读者。作者乌宾斯基在尼刻奖颁奖典礼上说:“这本书将我作为一个大自然观察者和人文学者的身份完美结合,我希望对自然感兴趣的读者能从自然中感受文化的魅力,而那些对自然不感兴趣的读者,能被书中提到的画作、音乐和电影片段,唤起心中对大自然最柔软的情愫。”

书中的人文主义关怀也得到了众多博物作家、学者的一致盛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刘华杰评价此书写法是“一阶与二阶博物学文化水乳交融”。北京麋鹿生态中心暨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研究员郭耕认为书中流露出的人文主义情怀“激荡人心”“艺术性科学性俱佳”。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副秘书长刘阳直言此书堪称“世界鸟类文化史”。自然作家欧阳婷认为,书中最打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平等自然观:“在这些‘人与鸟’的相处中,展现的都是人如何看待、理解自己与身边鸟类的关系,以及鸟在人类生活中的处境。”

自然无处不在,它需要我们的关怀

诚如波兰著名作家、媒体人米哈乌·齐赫所言:“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也是关于人的书。它告诉我们:自然无处不在,自然需要我们的关怀。”

环保主义基石《寂静的春天》中提到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对鸟类和自然的致命打击:“如今这个大肆使用杀虫剂的时代打破了自然的运行法则,化学喷雾不仅杀灭了昆虫,也屠戮了昆虫的主要天敌——鸟类。”自然文学经典《游隼》中,贝克也用痛惜的笔调,书写了被化学制剂毒杀的鸟类最后的挣扎:“它们仰面朝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拼命挥舞脚爪想要握住天空,但这只是徒劳……”

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为自然界中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鸟类作传。他充满怜惜地记录下那些因人类的猎杀,而消失于地球怀抱的珍稀鸟类:渡渡鸟、旅鸽、极北杓鹬、大海雀;还有在城市化进程的夹缝中艰难求生、濒临灭绝的野性生灵:圃鹀、蓝胸佛法僧……随着大面积的耕地开发、大规模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种植单一化等现代化农业手段的推进,鸟类和大自然正在成为现代城市化进程的牺牲品。

作者提醒我们,当那些十分上镜的油菜花田或者玉米地变得随处可见,自然保护区被越来越密集的柏油马路割裂开来,汽车提速再提速,生物的多样性正在急剧下降。我们是否该停下来想一想:“这样的条条大路,究竟会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该书简体中文版直接译自波兰语,众多国内博物学者一致认为该书的引进“意义非凡”。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圆明园的鸟》作者吴彤认为:“直接译自波兰语的博物类著作非常少见,它能让我们直接领略东欧国家的博物学文化。”本书的另一位推荐人、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高度赞扬了作品的文学性,直言该书是“以鸟类为文学主体的大美之作”。

为了更好地呈现鸟类的多样形态,简体中文版选用了两种风格的鸟类艺术插图。篇章页设计采用博物画家闪雀专为本书创作的12幅鸟类剪纸插图,颇具中国特色的写意风格。书中同时收录了19世纪英国著名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的12幅鸟类博物彩色插图,这些具有复古气质的画作极大增强了《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文自然”书系推出的第三本书,该丛书还包括理查德·梅比的《心向原野》和戴维·乔治·哈斯凯尔的《十三种闻树的方式》。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文学|一个“无知”的人,怎么写出热诚的爱鸟与观鸟之书?
文学报 2024-11-11
北京推出首批“观鸟基地”,来这些地方与鸟儿亲密接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2
北京海淀观鸟地图发布 到21处观鸟点位邂逅鸟“明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12
北青快评 | 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激活观鸟旅游“一池春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5
顺义区观鸟地图发布 涵盖20个精选观鸟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9
生活|12只鸟儿,治愈你:大自然的幸福课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9
​品读|拍鸟的乐趣
半月谈 2023-11-13
新知|《怎样理解一只鸟》从进化的角度揭秘鸟类行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