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很多国家都有那种传说中的国民性,每个国家都有个大概的“设定”:法国精致浪漫、英国保守绅士、德国守时严谨、意大利随性时尚……这些就是漫长历史进程中大家感知到并积攒下来的行为习惯和气质。而在瑞士的国民性里,“遵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遵守成文的法律,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成文的社会规范和公序良俗。
瑞士有25%比例外来人口,虽然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公共服务便捷,相对工资较高、税收较低,但很多外来移民觉得很难融入这里的生活,文化和心理上都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这是为什么呢?
搬到新住处一定要先问
“你们这栋楼的洗衣文化啥样?”
在日常生活最能显现这种瑞士文化隔阂的地方就要数瑞士的洗衣房文化了。在瑞士大家很少拥有房产,以租房居住为主。租住的公寓房一般都不会每家每户有单独的洗衣机,而是所有租户轮流使用公用洗衣房。洗衣房一般位于公寓的地下一层,基本设施有洗衣机、晾衣绳,有的洗衣房配有烘干机。
那么使用过程中的规则频率和礼节就是租户之间需要协调的大事情,每个地方都会形成自己的“洗衣房政治”,所以在瑞士租房一定要问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你们这栋楼的洗衣文化是啥样的?”
洗衣房的规矩非常多样,有的公寓规定非常严格:每家每周或每月有固定洗衣时间,不能调整、错过不补;使用洗衣房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时间过了就算衣服还没晾干也得收走;最好用完洗衣机内外都用干布擦一遍,不要留下一滴水渍,洗衣房地板也用吸尘器打扫干净,关水关电闸,然后把洗衣房钥匙按时交到排在下一位的租户手里。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因为留下了三滴水没擦掉,被邻居警告。有的公寓邻里关系没有这么一板一眼,大家洗衣时间可以商量,如果家里有年幼的孩子或者经常出差、时间没那么固定的人就想要住在这种“洗衣房政治”更自由的社区里。不止一次有年轻的朋友告诉我们,他们有时候憋不住了会在周日或者半夜悄悄“黑洗”。
本地人知道但难以明说的“礼节”
“硬邦邦”的社交方式有很多
还有一些是瑞士本地人都知道但是比较难以明说的“礼节”。首先说说打招呼:比如在郊外或者人少的农村见陌生人大家都会相互打招呼问候,而在人多的城市就不用打招呼,我观察发现好像城乡之间有条看不见的界线。从郊区进城过了这个隐形的线就不用说“你好”了,反过来从城里走到乡村过了线就要开始打招呼。另外,熟人见面要拉着手“左右左”亲三次脸颊。吃饭的时候要全家都坐下以后说一声“祝好胃口”,才能开始。
另外,瑞士式社交方法总有些看起来“硬邦邦”。瑞士人以效率高、准时、公事公办出名。比如瑞士人请你参加聚会也会白纸黑字写清楚,烤肉聚会一般会说明请所有参加者自己带上肉去烤;请人参加婚礼时,会说明只邀请你参加仪式和餐前酒,而只有少数特殊亲友可以参加婚宴。
也有例外:“告别”是非常漫长的。特别是私人聚会场合,动了要离开的念头就会说一句:我该慢慢离开了。然后全场转悠着告别,跟每个人都寒暄几句,最后至少花一个多小时。如果你就挥挥手离开,瑞士人会斤斤计较:“这个人太无情!”
相对保守的老年人会非常严格地期待小年轻给他们打招呼,严肃的老人家还会教训陌生的孩子:你们怎么不说日安,也会教训邻居家孩子没问好。外来移民更是这种事件的重灾区。本来是为讲礼貌而有的社会规范却用了相对粗暴的形式来沟通,所以难免会让人觉得难以融入,心有隔膜。
周日最好不要在室外晾衣服
半夜上厕所最好不要冲马桶
洗衣房文化和难以明说的“礼节”在瑞士只是冰山一角,其他有点莫名的不成文规矩还有:
住在公寓房里半夜上厕所以后不能冲马桶,因为冲水的声音可能会吵到邻居睡觉。同理,也不能在深夜洗淋浴或使用吹风机。
不能在早上7点前或者晚8点后以及周末回收垃圾,因为自助的回收垃圾也有“营业时间”。而在营业时间之外使用就有可能造成噪音或者给别人带来不便。
周日不要在室外晾衣服,因为会有些比较老派保守的老人家不喜欢,觉得好不容易到周末了可花园看起来还乱糟糟。
周末不要让年幼的孩子太早起床,免得他们吵到需要休息睡觉的邻居。但是因为这些属于不成文规定,有时会让人不知真假,还有点无所适从,也没法求证。
文/贾淑芬(现居瑞士)
编辑/陈品